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怎樣管好中國人的錢?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怎樣管好中國人的錢?

應該讓更多錢形成長期資金,包括養老金。不要天天加槓桿到處投機。

摘自《薊門法治金融論壇第26講之中國基金業現狀、問題、監管與展望》

主講:洪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

主持:劉紀鵬

時間:2016年12月8日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薊門橋校區

國家應該如何做?

1、推動統一立法,特別是對資產管理要統一立法。

“三會”資產管理應該在統一的法規之下,國務院出資產管理條例或者私募條例,公募走公募這一套,私募走私募這一套。條例起草就是講清楚《基金法》第十章和附則第154條。

核心有這麼幾個:第一,管理人。管理人包括募集管理人、投資管理人,在公募中合二為一,私募中能否分開,附則是分開的,這是美國基金髮展體制。第二,託管中間應該增加保管概念。公司和合夥企業受託人已經非常清楚了,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需要託管。第三,把三種形態的契約包括公司和合夥企業的合同寫清楚。要件中間避免再出現以民事委託關係來取代基金法下的信託關係,要把財產交給真正的專業管理人管理,而不是交給躲藏在後面不知道什麼人在管理。

2、進行稅制改革。

現在都是收工薪稅,但是中國財富發展加快,1%的人佔有社會資產超過50%的現象肯定存在。西方國家有遺產稅、贈與稅,我國沒有遺產稅、贈與稅,要解決這50%的錢怎麼用於社會的問題。

卡耐基有一句名言:“當人死亡的時候,如果還帶著巨大的財富,那是人生的恥辱。”生前把財產放出去,從某種形式給社會來用,這是下一步稅制改革最重要的內容。

對國家來講,稅收有三個功能:一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二是投資;三是調節貧富差距。投資方向上,決不應當是地方政府搞過多的引導基金,引導基金賠錢政府沒辦法向百姓和人大解釋。如果大家把錢捐給或者投到某一個基金,消費徵稅、捐贈免稅,錢可以由家族管理,卻是已經被社會所用的。

3、做好養老金投資。

美國羅斯福新政期間走出大危機最慣用的就是三招:第一,建立資本市場幾種稅和證券法、證券交易法、投資公司法、投資顧問法四個法,規範資本市場投融資功能。第二,建立全國社會保障體系。第三,讓超級富豪把他們的家族財產、私人財產變成社會公益型基金,極大地消除了貧富對立。卡耐基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等都是在20世紀30年代建立的,這些基金最後構成了美國天使基金的真正來源,促進了很多技術發明創造。

現在養老金的第一支柱建起來了,原來是個人賬戶,基本上是現收現付。現在個人賬戶不做了,基本明確就是現收現付。第二支柱用企業養老金,企業來解決個人賬戶。第三支柱要用個人儲蓄。這個工作抓緊推進,才能把銀行這麼多理財資金逐步轉化到養老金賬戶上。這些錢不要天天加槓桿到處投機,衝擊房地產,衝擊股票市場,衝擊大宗商品市場。變成長期資金,固定配置長期工具。

關於養老金建設,2011年人大楊教授在評級基礎上用實盤來模擬,把基金作為企業年金的投資工具。從2011年5月1日一直到現在,企業年金一共分成五大策略:一個是保守,一個是防禦,一個是平衡,一個是積極,一個是激進。激進有30%可以投股票基金,最保守的是全部都要投貨幣和債券,不能投股票。五年跑下來,收益率最高的就是激進,年收益率6.83%。到今天為止,我國所有保險資金都沒達到這個收益率。協會搞企業年金的時候,幾大保險都來競標,我問他們收益率,基本百分之四點幾,沒有達到這個收益率。

業績應該是非常客觀地跑出來的,大家用三星級,自己可以做,選擇若干分散之後就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投資業績。這是真實的實盤,選秀沒用,每個基金管理公司應該管好自己基金,而不是到處公關。早期基金管理公司少,產品業績不能充分體現時還有意義,越往後越不應該去選。應該規定哪些基金能夠入選投資標的,哪些不能入選。一家評價機構不夠,用幾家評價機構,評價三星的都能入選。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怎樣管好中國人的錢?

資產管理一定要遵循投資規律

另一個問題,資產管理一定要遵循投資規律,按規律分散風險來做。不能夠賭,追求短期收益率。

“一行三會”的分工非常清楚,證監會管兩方面:第一個是賣方,以投行業務為主。投行工人提供資本市場基礎資產,把股票、債券、股指期貨、商品期貨、資產證券化、REITs這些工具找出來,把好的機構挑出來,讓它上市掛牌,投資人來買。第二個是層次,由基金管理公司提供集合投資工具,包括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基金、特殊策略基金、ETF。這裡不提混合基金,混合基金不是工具,而是解決方案,是按不同的產業、不同的類型提供豐富的工具。基礎資產都是單個項目,既抵禦不了系統性風險,也化解不了非系統性風險。一旦集合工具分散了,系統性風險抵禦不了,就必須要承擔結果。非系統性風險,即各股出現的風險可以化解。之後,就交給解決方案來解決。解決方案養老金、理財產品銀行可以做,保險可以做,基金公司可以做,社會的第三方成熟起來的私募可以做,大家都可以做。

做的過程中如何規避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第一,經濟週期配置。經濟有春夏秋冬,春季投股票,夏季投大宗商品投期貨,秋季投債券,冬季投貨幣。四季配置工具都有,但是經濟的週期變動不是像講的這麼輕鬆,變化都是溫水煮青蛙,很難判斷冬季、春季、夏季。如果全社會都這麼動,也受不了。經濟週期是在整個投資過程中間對配置比例的微調,全國社保配置中微調比例大概是五個百分點,每年只有五個百分點的調整,不可能是整個幾萬億組合的調整,在5%左右的加一點、減一點。第二,生命週期的理論。每個人有生老病死,年輕的時候加大股票投資,快退休的時候,股票投資逐漸都轉為固定收益投資。年輕的時候波動大、有成長空間,不用錢,老的時候逐漸減少,都是固定收益投資,真金白銀看得見的投資。

大家都想一天吃個胖子,就是全社會的災難。如果大家都相信專家,相信專業的機構,實際上三層架構資產管理就解決了市場的問題。從中長期來說,一定要建立三層架構,就是FOF,按照不同的年齡段或者不同的功能組成不同的產品,比如養老、教育、住房,按照不同的功能組合出不同的大類資產配置的產品。

現在國家很缺乏人才,所以要開放,將國外大資產機構請到國內來做系統分析。不是與外資開放就等於賣國,看懂之後知道怎麼分析,自己的技術就會迅速發展起來,不會再是每個人都雄心勃勃地抱著能夠戰勝市場、掙大錢的野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怎樣管好中國人的錢?

文章摘自“金融強國之路第二輯”之《中國金融新秩序》,主編劉紀鵬,副主編武長海。東方出版社出版。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怎樣管好中國人的錢?

“金融強國之路第一輯“之《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模式激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