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不會倒閉,但銀行人都會失業嗎?

圖/來自網絡

瀚哥今天說幾個老事物,看看大家還有誰能夠有印象?BP機、磁帶、膠捲、大哥大、諾基亞……相信經歷過80年代、90年代那個大時代的人都不會陌生這些東西,然而時光飛逝也就是20年不到的時間內,當年流行的東西都已經成為了歷史檔案館裡面塵封的展品。他們的逝去告訴了我們一個大道理,無論你是多麼舉世無雙的時代霸主,在歷史的車輪面前,在產業跨界的降維打擊面前將會無險可守。

商業銀行不會倒閉,但銀行人都會失業嗎?

而今天我們的主人翁將會是銀行,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一代霸主曾經被譽為中國金融的金飯碗,在不少地方能夠進入商業銀行工作遠比去當公務員更有競爭力和價值,然而,這一切就像上面所說的一樣,銀行也正在遭受著跨界打擊,這次打擊的對象來自互聯網,更來自人工智能。

一、商業銀行為何成為人人詬病的對象?

說到商業銀行,相信所有的朋友基本上心裡都有滿肚子的委屈,無論是什麼地方的商業銀行,基本上去哪都是排長隊,各種業務難度極大,很多金融專業的人士都被弄的頭暈腦脹,普通人在那更是被繞的頭暈不已,再加上各種在銀行被騙被坑的局面,讓商業銀行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永遠的痛。

那麼,我們就先從商業銀行說起,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的核心,是中國現代金融最早的源起之地,早在清朝末年,就有專門經營國家業務的大清戶部銀行,有著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這些銀行起到了中國金融啟蒙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的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內,商業銀行由於其極度專業金融知識,成為了所謂金融精英的聚集地,在商業銀行裡高學歷的大學生要經歷異常複雜的金融培訓和訓練才能上崗,為了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和低風險,商業銀行制定了極為繁雜的規範和制度,在這些體系的約束下,商業銀行成為了一套外人難以捉摸的黑箱系統。

商業銀行不會倒閉,但銀行人都會失業嗎?

由於在金融知識和金融體系上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讓商業銀行成為了所有人心目中極為深不可測的黑箱,在商業銀行的體系裡,商業銀行所考慮的問題的出發點永遠是如何是最安全的,如何是最低風險的,為了安全和低風險,用戶體驗能被放在第二位。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商業銀行體現出了一副高高在上,並且冷冷冰冰的模樣,其實這很多時候既有商業銀行沒有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實際問題,也有著商業銀行為了確保安全的切實考慮。

所以,商業銀行辦事有了三慢:

第一慢,櫃檯的操作慢。這是因為商業銀行嚴苛的規則,讓商業銀行的所有櫃員都不能夠有絲毫的變通,他們要保證的第一是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之後才是用戶的體驗是不是好,所以櫃檯的操作慢很多時候怪不得櫃員,只能歸咎於銀行的系統。

第二慢,銀行的自助設備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商業銀行的自助設備往往極為複雜,一套設備可能需要你驗證多重身份信息,但是這種往往是因為為了符合風險安全規範,為了杜絕商業風險,所以這些設備的設計寧願反人類,都不敢去有絲毫的鬆懈。

第三慢,銀行的業務慢。不僅是櫃檯或者是自助設備,只要業務涉及商業銀行大家都幾乎有一種銀行好進,事難辦的感覺,幾乎所有業務的辦理都是極為複雜,原因也就是上面的,瀚哥不再多說。

上述三個原因讓商業銀行成為了所有人都有種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

商業銀行不會倒閉,但銀行人都會失業嗎?

二、商業銀行的被智能革命

針對商業銀行的問題,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銀行不去改變,那麼我們就去改變銀行。這麼多年下來,馬雲真的改變銀行了嗎?改變了,這就是馬雲利用互聯網金融對於商業銀行的各種革命。

我們看到,在銀行賴以為生的三大領域:存貸匯中,銀行的存款業務被阿里的餘額寶,騰訊的理財通等貨幣基金正在無情的替代,銀行的貸款業務被螞蟻花唄、螞蟻借唄、微粒貸、京東白條所一點點蠶食,銀行的匯兌業務也就是支付業務更是被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點點的取代,可以說銀行三大業務的基礎都被互聯網金融所動搖了。就說一個經典的案例,現在大家出門還有誰一定要帶現金了?我們有多少的支付是用銀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所代替的,現金業務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而除了這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之外,還有著更多的銀行東西正在被移動互聯網無情的取代:

一是智能投顧正在取代投資顧問。對於商業銀行而言,除了存貸匯的基本業務之外,投資顧問也是銀行賺錢的關鍵,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投顧技術正在用非常快的速度取代商業銀行所謂的投資顧問,最簡單的比如說招商銀行的摩羯投顧就是一種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投資顧問,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計算可以為銀行的客戶提供投資的建議,從而避免了投資顧問因為拉客和業績來欺瞞用戶的現象。

商業銀行不會倒閉,但銀行人都會失業嗎?

二是移動終端正在成為銀行與用戶的中介。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商業銀行的業務正在被迅速的搬到網上,我們在網上或者手機銀行裡面可以辦理轉賬,匯款,支付,存款,購買理財,繳納水電費,購買黃金等等原先只能在銀行櫃檯辦理的業務,這些業務除了銀行的手機銀行之外,互聯網公司的客戶端也有很多都能辦理。德國、荷蘭等國的銀行正在將大量的業務的數碼化、智能化,從而裁減掉多餘的員工。蘇格蘭皇家銀行更宣佈自己已經將手機作為與用戶溝通的主渠道,通過人工智能客服,就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做出反應,從來不需要休息,更不用加班工資。

基礎業務被互聯網金融取代,投資業務被人工智能代替,銀行服務被智能系統接管,這一系列的背後都在證明一個問題,這就是隻要金錢存在,商業銀行就有存在的價值,但是這個銀行很有可能是一個只有很少僱員的地方,商業銀行的員工只要是他們的工作內容越具有重複性,就越容易被人工智能和互聯網取代,比如說商業銀行的資金結算、出納、貸款等業務都極易被取代,而此類業務正好佔據了銀行員工的絕大多數。可以說,銀行人將會成為時代最容易被淘汰的對象。

三、銀行人如何避免失業?

瀚哥認為,銀行人至少需要具備兩種思維:

一是獨一無二思維。何謂獨一無二思維呢?因為事務性的工作很容易被計算機所取代,即使是有一些技術含量的比如說投顧工作計算機都能夠勝任,但是一些複雜的業務,尤其是需要靈機應變的業務都是計算機難以取代的,所以銀行人要不斷培養自己獨一無二的思維,提升自己靈機應變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會被機器所淘汰。

商業銀行不會倒閉,但銀行人都會失業嗎?

二是快速轉型思維。由於互聯網的不斷普及,銀行的櫃員數量減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走到櫃檯外面來,滿足用戶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確實不斷增長的,商業銀行的僱員們要逐漸脫離自身的事務性或者機械性工作,逐漸構建自身的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用戶。

這個時代,變化已經產生了,如果不想被時代所淘汰,那麼銀行必須要有所改變了。

作者:今日頭條簽約作家,烽火臺資本特約經濟學家,兼任《理財》雜誌、《金融界》、《和訊》、《LinkedIn》專欄作家,十餘家財經媒體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

作者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