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刘氏梯号,主人是当时南浔经营辑里湖丝而发家的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儿子刘梯青的私家住宅。刘梯青原名刘安生,号梯青是属梯字辈,故取名为刘氏梯号。老百姓却称为红房子,原因是它里面的西式建筑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西欧罗马式风格。洋楼下还沉埋过一场不可忘怀的历史悲剧----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

财富与文化,使南浔拥有了浓得难以化解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孑遗。在这样的小镇里闲逛,脚下随意踩着的青石板都可能会有一段冗长的演义。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依然是高高的门墙,依然是宅子后进才凸显欧式的建筑风格,富而不张、恭谦知书,南浔儒商们偏居一隅,却不乏大家风范。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刘氏梯号前放满了种植有荷花的青石水缸,不似先前在小莲庄只得远观,眼前此景让我们和这些才露尖尖角的荷花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午后的阳光斜着穿过宅院回廊,木格花窗在地上、墙上的光影让人更想沉醉在古镇的时光里,不再离开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建筑内部除了中式传统风格,同样有欧式风格装修的部分。这个厅抬头看是西式的石膏吊顶,软包座椅,西洋唱机,地砖是百年前的马赛克地砖,都是一小块拼上去的,至今还保存很完整。以上种种,都体现了当时主人西化开放的思想文化追求。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一直以来氤氲在诗情画意中的南浔人家已经习惯了青青的生活底色,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镇上的人们发现,在青青的砖瓦之间,在深深的庭院里厢,竟然藏着几幢“红房子”,红得有些耀眼!红房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要提“红房子”花哨的科林斯廊柱,更别提室内的壁炉、壁画、彩砖和沙发,只要看到两幢砖楼的通体红色就足以引起人们热烈向往,那就是与粉墙黛瓦完全不同的西洋色调。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俗称的“红房子”就是这里了,也是刘家西式建筑最为壮观的一处。罗马石柱、椭圆形空间、红砖、立面精致的砖雕、铁栏杆、百叶窗尽显巴洛克风格的华美。

可是大家难以想象的是,在如此欧化的建筑下,竟也有着一段非常具有中国传统封建特色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明末富商庄允诚居住在此,清初最大一个文字狱“庄氏史案”就发生在南浔,当里受牵连的达到数百人,庄家当时被满门抄宰,被历史称之为“喋血江南”的大惨案。这儿化为平地,到了清末,刘梯青请了风水先生在这儿看了风水,看能否建宅,风水先生认为此地虽佳,但血腥味较重,于是由风水先生建议使用了可以镇邪的红砖,破解建了这处红房子。刘氏梯号于1905年冬开始破土,1908年完工。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偏偏巧合的是,刘梯青后来的命运还真的符合了当时风水先生的认可,他先后创建崇裕丝厂,产品主要销入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同年又与刘承干、刘湖涵一起继承父亲遗命,创建刘氏义庄扶助族人,可谓光宗耀祖,一时间风光无二。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经历过清初第一文字狱惨案的江南古宅,为何改建时用了欧式红砖?

从清初的庄氏文字狱,到清末的刘氏红房子,青石板、罗马柱...这里的一切,随着岁月长河起起落落,悲悲喜喜。如今,刘氏梯号成了镶嵌在南浔古镇浔溪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