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前段時間,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披露:館藏的梵高成名作《向日葵》,隨著時間的流逝,正在慢慢地褪去那奪人眼球的金黃色。

其實,關於梵高的畫褪顏色的報道,近年來已經不止一次。涉及的作品包括《向日葵》中的黃色、《罌粟田》中的紅色、《鳶尾花》和《在阿爾的臥室》中的紫色等。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在阿爾的臥室》

你可能會好奇,西方油畫問世 600 多年,許多早期作品至今仍然光澤鮮豔,為什麼存世才 120 多年的梵高作品會褪顏色呢?事實上,西方的許多油畫之所以能夠煥然如新,與使用的顏料有密切的關係。

19 世紀,油畫軟管顏料發明之前,西方繪畫(包括以前的壁畫、蛋彩畫等)使用的顏料主要是從天然礦物裡提取的:白色是從石灰和石膏裡取得的,綠色是從含銅的礦石裡獲得的,紅色和褐色是從氧化鐵中提取的⋯⋯人們甚至從金、銀和寶石中獲取色料。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青金石

像繪畫用的群青藍顏色,就是來自比金子還要貴的天然寶石——青金石。這種清澈的深藍色,內含閃爍著金光的黃鐵礦斑晶,經久不變,被用來畫法老面具的眼睛和藍鬍子。

下面這個圖特卡蒙面具,就是用金子與青金石製成的,至今已經有 3300 年的歷史了。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圖特卡蒙面具

此外,西方繪畫(包括壁畫、蛋彩畫和油畫)藝術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對色彩的保護,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操作步驟:畫家在作畫前,先要把礦物顏料研磨成粉,在顏料粉裡摻入樹膠,製成色塊;使用前還要將這樣的色塊用水和黏合劑、明膠、蛋清等一起浸泡。

油畫發明以後,畫家就用核桃油、蓖麻油與色彩顏料混合後使用。懸浮在半透明油性介質中的顏料,進一步增加了色彩的飽和度,能讓光線透過表面反射出豐富的不同層次的色彩。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安格爾《阿爾伯特·德·布羅伊公爵夫人像》

上面這幅是法國畫家安格爾的人物肖像畫,從中可以看到油畫色彩的魅力。畫面上的每一個細節都表達得細膩、靈動、栩栩如生。

而之所以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在畫完成後,還要將樹脂或者蠟製成的一種透明塗料,覆蓋在畫上面,使顏料與空氣隔開,從而讓畫作能夠歷經千年不褪色。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罌粟田》

瞭解了這些,我們再考察梵高的幾幅“問題畫”後可知,這些作品都是他來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阿爾小城,在生命最後的三年裡畫的。

這段時間裡他的精神不太正常,處於一種激情四溢的亢奮狀態。使用的色彩也隨心所欲。而現在出現褪色的,主要就是他當時特別喜歡用的黃色(鉻黃)和紅色(胭脂紅)。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鳶尾花》

黃色是一種最難駕馭的顏色,只要有一點點灰塵或者汙漬,就會看起來髒兮兮像舊的一樣。所以自從文藝復興時代以來,歐洲繪畫就從來不用黃色。

那麼,為什麼梵高對黃色情有獨鍾呢?很簡單,那年梵高來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那是一個陽光普照、鮮花盛開的天堂。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麥田群鴉》

他獲得的第一印象就是:

“這個旋轉著的檸檬黃的液態火球,正從藍得耀眼的天空中掠過,使得空中充滿了令人炫目的光。這種酷熱和極其純淨透明的空氣,創造出了一個他未曾見過的新世界。”(選自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的成名作《渴望生活·梵高傳》)

正是這種以黃色為主旋律的美景,激發了他的創作慾望。他自己也清楚:

“要畫出在他的阿爾油畫中,佔支配地位的強烈的黃色調子,他就得緊張,就得進入興奮的競技狀態,就得帶有一陣陣衝動和強烈的感受⋯⋯然而,這條路卻會把他帶向毀滅。”但是他覺得:“如果不能按照自己願意的方式去畫畫,那樣的活著多沒有意思啊!”(選自《渴望生活·梵高傳》)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向日葵》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的科學家,使用無創原位光譜分析,並結合同步輻射 X 射線分析,揭示了梵高《向日葵》上使用的那些,明度非常高的黃色就是鉻黃。

鉻黃是於 19 世紀早期發明的,一種色彩鮮豔的化學合成顏料,用硝酸鉛與鉻酸鉀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它比以往任何顏料,都更加閃亮奪目(主要用來做油漆)。顏色按配方不同,從淺的檸檬黃到深的橙黃有幾種。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向日葵》

仔細欣賞梵高的《向日葵》,可以看到他巧妙地利用了這幾種黃色的差別,把向日葵畫得層次豐富、生氣勃勃。然而,鉻黃的穩定性,隨其顏色深淺而呈明顯變化。顏色越深越耐久,淺鉻黃受熱或年久會變暗,所以《向日葵》的黃色有點變“蔫”了。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梵高把鉻黃與白色的鉛白摻和,來配置淺黃色。這種錯誤的調色法,使合成的調和色在暴露於光線時,很容易發生化學降解,是導致顏料變黑,《向日葵》褪色的主要原因。

梵高的遺憾,僅存世120 多年的作品,怎麼會褪顏色?

梵高除了在使用顏料上有一點隨心所欲,另外在畫法上也一改經典油畫精緻細膩的畫法,用筆粗誑、著色相當厚,甚至直接把軟管的顏料擠到畫面上。而且,他創作速度奇快,平均兩三天就完成一幅油畫,也根本來不及做好油畫的後期保養工作。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些小問題,給他的曠世傑作帶來了遺憾。行文到此,筆者不勝感嘆,像梵高這樣的大畫家,竟然沒有一個學生或者助手幫他做一點點創作以外的瑣事,實在令人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