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中國畫家豐子愷曾說:“梵高的全生涯沒入在藝術中。他的各時代的作品完全就是個時代的生活的記錄。在以藝術為生活的藝術家中,可說是一個極端的例。”意大利的藝術評論家更是對其有至高的讚譽,認為梵高對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都有極大影響,他的藝術成就比馬奈和塞尚對後繼者有更大的作用。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時代大多數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卻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掛曆上,成了暢銷品。企業家們則一窩蜂似地將梵高的名字帶進了生意的領域,其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那麼,這個至今仍對藝術界的產生深遠影響的藝術天才,其真實生平又是多麼坎坷及不幸?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自幼孤僻·為父作畫”

文森特·梵高,於公元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爾特市集中心的牧師公館。4歲那年,他一生的知己、也是唯一的朋友——弟弟提奧·梵高出生。

6歲那年中旬,因為從小就孤僻的原因被送進津德爾特的公立學校,因為慘不忍睹的學習環境導致文森特越來越叛逆,於1861年10月底退學。三年後的二月,梵高畫了一幅素描名為“穀倉與農舍”,是父親生日所作。

後來的日子裡,父母在家請家教各種培訓待了三年。至8歲那年,母親受不了依舊不愛說話不與人交流的梵高直接把他送去離家北13英里的澤文伯根鎮寄宿學校,一所名為普羅維利寄宿學校,梵高在這裡待了兩年。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自閉抑鬱·暫獲一職”

11歲之前,他都被母親關在家裡,一出來便沒辦法適應,對於一個人前沉悶、私下情緒化的他來說,沒有什麼比毫無情感和隱私的寄宿學校更令他六神無主了,為了能回家,他開始選擇逃學,父親之後來安慰他,但是沒多久後梵高又被迫回了澤文伯根。

至13歲這年(即1866年)9月3日,父母將這位自閉症的孩子轉移到了蒂爾堡學校。 梵高不像其他小孩一樣,儘管他說他沒有在普羅維利學校學到東西,但是他依舊以優異的成績被這裡的一年級所錄取。  

17歲那年(即1870年),他在海牙的古皮爾公司待了一年半,但1870年因為擁有最大權力的叔叔得了病,上司早就對這個說話直、不拐彎抹角的梵高有意見,之後他開始被各種子虛烏有的“流言”所打壓,被其家族認為是恥辱。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一度繪畫·調往巴黎”

20歲時,上司臨時通知梵高會被調入古皮爾倫敦分行。全家人都提前知道他要被調走,除了他自己不知道。這時候梵高不幸被抽中去服兵役,父親掏了625弗羅林讓別人代替他。路過巴黎在巴黎待了幾天看了不少油畫和喜歡的作品,多加開闊了自己的認識。

在倫敦必須早晨6點半出門,步行泰晤士河碼頭,乘一小時的蒸汽船再穿過擁擠的街道到達倫敦分行。有三個室友是德國人,住在格林威治附近。這個時候開始迎合家人,有時候會畫上幾幅畫作為證明自己“有在好好活著”,喜歡喬治鮑頓的畫。

因為他越來越孤僻的性格,不太喜歡倫敦,他個人認為倫敦境遇意味著他的自信心岌岌可危,自卑感與日俱增,語言讓他與社交絕緣,金錢則加深了他的罪惡感。至10月得知要被調往法國,全家人都知道就他又不知道,生氣沒聯繫任何人搬著行李就去了巴黎。

21歲那年冬天到次年秋天,他除了研究米什萊就是1789年的史料,還會看狄更斯的《雙城記》,1874年底,開始研究法國大革命,讀伊波利特·丹納,托馬斯·卡萊爾,厄爾斯特·勒內,至22歲時給提奧寄了一本《耶穌的一生》。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積極考學·數遭挫折”

是年(即1875年)10月26日被調往法國;次年3月,因忍不了家裡人和上司的監控離開了古皮爾公司;得到根據米勒《晚禱》刻制的版畫。4月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至1876年7月,他在伊斯列瓦斯當助教,擁有雙份工作,另外一份是助理牧師。

24歲那年(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同住,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很難但是始終沒有放棄學習,不過不太喜歡數學和幾何,但是依舊沒有馬虎對待。

 

兩年後,因工作過於熱情,被踢出教會,這段悲慘的經歷給他打下了印記。是年8月,凱抵達,他便向她表白,表姐憤怒地拒絕了,之後表姐便帶著兒子離開埃頓回阿姆斯特丹。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初嘗油畫·廣泛習畫”

27歲時(即1880年),他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與布魯賽爾的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提奧開始給予文森特經濟支持。

三年後,他與西恩赴荷蘭北部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12月在奈寧曾下定決心回家,其實是他很不樂意做的事情,但是身體非常不好,感冒,神經過敏引起的小毛病讓他疼痛不堪。他認為家看起來善意誠摯,其實依舊沒有改變。

31歲時(即1884年),畫水彩和“織工”習作;和安東·裡德爾·範·拉帕德一起找模特,想邀請他到布拉班特荒原一起度過5月,這個時候隔壁鄰居43歲的瑪戈特·貝格曼喜歡上了他,總是問一些沒必要的問題,後梵高特拒絕了她。

兩年後,從1月起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2月底去巴黎,與提奧同住;由於與不斷髮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後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之後開始認為自己是弟弟的累贅便離開了巴黎。

“梵高”荷蘭畫家、牧師“後印象主義的先驅”

“抑鬱纏身·天才隕落”

35歲時(即1888年),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勒,住在卡萊爾咖啡館,5月租下拉馬丁廣場上2號的“黃房子”;10月23日早晨想從梵高兄弟倆身上撈好處的高更來與他同住;後因失望與自責(此時已患癲癇),自割一小塊耳朵;高更返巴黎隨後不再和他相見。

同年(即1888年)12月21日,弟弟提奧告訴家人喬同意了他的求婚,8個月前喬曾拒絕了,當晚,有信使帶著高更發來的短電報稱文森特“重病纏身”提奧便踏上了長達450英里的旅程,然後在主宮醫院隔熱病房找到了哥哥,短暫停留和文森特聊天。

兩年後(即1890年)的5月16日,梵高治癒,在聖雷米出院;7月27日,梵高在奧維爾小城附近中了槍,通知了隨行醫生加歇來治療,加歇醫生隨後發電報通知弟弟提奧從巴黎前來,這中間的時間弟弟曾發誓一定會救他,但已無力迴天,一代繪畫天才就此隕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