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相比“天下第一師”、“359旅”、“教導旅”、“新4旅”等一野具有響亮名聲和鮮明性格作風的主力師而言,第3軍第7師則少有耳聞。其實,這支部隊攻如猛虎、動如脫兔,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不僅是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雄師,更是一支在榮譽面前不浮不誇、不驕不躁、默默奉獻的勁旅。

“共和國大將之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7師和步兵第1師的前身同出一家,都可追溯到1937年8月組建的八路軍120師358旅,可謂孿生兄弟。1939年1月,120師率領358旅715、716團由晉西北開赴冀中,4月,旅長張宗遜、政委張平化率該旅領導機關部分幹部也前往冀中。為加強晉西北地區抗日領導力量和保持政治影響,120師將留守在晉西北地區358旅領導機關一部和直屬隊、714團、獨1、2團、警備6團、雁北6支隊等部合編為120師新358旅,即(彭)358旅,旅長彭紹輝、政委羅貴波。1940年4月,該旅改稱為120師獨2旅,下轄5、6、714團和雁北6支隊。11月,奉命兼晉西北軍區2分區,5團縮編為分區警衛營,6團改稱9團,山西新軍暫編1師(轄36、37團)調歸2分區指揮。

1942年5月,許光達任旅長兼2分區司令員。9月,獨2旅改兼晉綏軍區2分區,轄9、36、714團。1943年6月,714團調歸獨1旅。1945年4月,晉綏軍區21團調歸獨2旅,9團調歸綏蒙軍區。8月免兼2分區,改稱晉綏野戰軍獨2旅,轄21、27、36團。1946年6月,該旅27團與獨3旅17團對調建制。11月,改編為晉綏軍區3縱獨2旅,旅長唐金龍、政委羅志敏。1947年7月,改為西北野戰軍3縱獨2旅。9月,該旅17、36、21團依次改稱為4、5、6團。1949年2月,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軍第7師,師長唐金龍、政委梁仁芥,4、5、6團依次改稱為19、20、21團。

在7師的3個團中,19團前身為冀中17、22、26團合編而成的晉綏3分區17團,該團歷史較早,老底子有東北軍呂正操部改編的冀中人民自衛軍一部,戰鬥力很強,為軍、師主力團。其前身之一冀中22團曾在抗戰時期參加過著名的宋莊戰鬥,取得重大勝利。20團前身為山西新軍暫編第1師,抗戰中期縮編為36團,編入獨2旅。該團隸屬7師時間最長,忠誠頑強,善於攻堅,是7師最重要的倚靠力量。21團前身為山西新軍工人武裝自衛旅, 1942年縮編為第21團,1945年編入獨2旅,該團具有一定戰鬥力。

7師前身(彭)358旅、獨2旅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在環境惡劣、地瘠民貧的晉西北地區艱苦奮鬥,獨立作戰,長達8年之久,為西北我軍主力師中條件最苦、發展最慢、實力最弱的部隊。但他們以吃苦為樂,以奉獻為榮,不屈不撓,頑強抗爭,在彭德懷司令員、賀龍司令員、彭紹輝和許光達兩任旅長的領導下,轉戰西北,前赴後繼,英勇殺敵,最終將自己打造成為一支在第一野戰軍中既能攻堅、又能野戰的英雄部隊。特別是許光達從1942年任獨2旅旅長至1949年任3軍軍長,對7師(獨2旅)英勇頑強戰鬥作風的形成和光輝戰績的取得,發揮了重要作用,堪稱7師師魂。許光達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名列開國將帥,7師從此也就有了“共和國大將之旅”的美譽。該師特點為:作風樸實,工作紮實,不事張揚,善於學習,不僅能打硬仗,更能打巧仗,在多次重大戰役中表現突出,屢立奇功。

解放戰爭期間,7師(獨2旅)先後參加了大同集寧、汾孝、沙家店、延清、宜川、荔北、陝中、扶郿、蘭州等重要戰役戰鬥,較好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殲敵數量佔3軍總戰績13萬餘人的一半以上,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汾孝戰役中攻守兼備

1947年1月,國民黨胡宗南集團駐山西大寧、蒲縣部隊向南撤至臨汾、運城一線,致使閻錫山集團在晉中汾陽、孝義等縣的兵力相對孤立和空虛。晉綏軍區和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聯合作戰,決定發起汾(陽)孝(義)戰役。按照部署,以晉綏3縱獨2旅和2縱獨4旅聯合攻打孝義城;以晉冀魯豫4縱攻打汾陽城(後因形勢變化,改為圍城打援)。

1月13日、14日,晉綏3縱司令員許光達率領獨2旅、2縱副司令員彭紹輝率領獨4旅先後兵臨孝義城下。孝義是敵在晉中平原的門戶和戰略守備要地,城高約10米,分東西南北4個城關,城門堅固,四周突出部均有碉堡,城外圍有2至3米深的壕溝,西關、南關地形隱蔽易於接近。守敵有69師一個營及地方保安武裝、奮鬥團、還鄉團等2000餘人。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許光達1926年冬進入黃埔軍校,後轉到武漢分校學習。

當時獨2旅武器裝備極差,除了戰士們手中作戰必備的槍支彈藥以及少得可憐的迫擊炮之外,重兵器為零,甚至連過溝越壕的長踏板和攻城用的雲梯也沒有。獨2旅36團的戰士們想在當地找一些木材和工具,自己動手製做踏板和雲梯,但孝義城周邊木材奇缺,到處也找不到幾根像樣的木頭,所以準備攻城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有更好的攻城手段和方法。好在36團裡有位能人,他就是張八,不僅作戰勇敢,而且喜歡動腦筋。早在1946年6月晉北戰役攻打朔縣縣城時,張八就曾自己動手製做了一種既體積小攜帶方便,又可以在空中懸掛也可以站立在牆角的“炸藥包”。他使用這種炸藥包一舉將朔縣城門炸得粉碎,轟動晉綏軍區。後來這種炸藥包又在解放崞縣縣城時再顯神威,張八因此被授予“特等爆破英雄”、“賀龍爆破手”稱號,成為獨2旅的一面旗幟。此人1950年出席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同年隨團訪問蘇聯、捷克等國,受到過斯大林的接見。1953年6月在朝鮮戰場上犧牲,時任7師20團1營副營長。這次攻打孝義城,張八的炸藥包又將發揮巨大作用。

瞭解敵情、地形後,許光達和彭紹輝商議,決定以獨2旅從南關、西關方向攻城;以獨4旅由東關和東南角方向攻城,該旅10團從北關佯攻。獨2旅和獨4旅都是所在縱隊的主力旅,也都有一定攻堅經驗,此番齊攻孝義,也有一些比賽的意味。為了一舉將孝義城攻下,擔任主攻的獨2旅36團1營營長白指南事先帶領小分隊經過周密偵察,確定好了進攻路線,並通過精心組織與具體分工,對爆破、掩護、攻城各分隊進行了反覆示範和演練。

1月17日夜發起總攻,獨2旅於22時攻克了孝義南關與西關,一舉將南關和鐘鼓樓守敵奮鬥團全部殲滅,隨即開始攻城。36團1營營長白指南率部迅速接近南城門,爆破組在機槍掩護下,使用張八發明的“炸藥包”僅僅幾分鐘便炸開了城門,為部隊打開了前進道路。1營率先衝進城內,向縱深發展。36團主力和17團尾隨攻入城中,與敵展開巷戰。2縱獨4旅也在4小時激戰之後佔領了孝義城東關。經過一夜激戰,18日上午8時,我軍完全佔領了孝義縣城,全殲守敵2,500餘人,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及糧食。

孝義失守,汾陽被圍,閻錫山大為光火,他抽調第33、34、61軍分三路來援。我軍調整部署,集中兵力打擊戰鬥力最強的南路援敵之34軍。1月21日拂曉,獨2旅奉命進至西盤梁、張魏村、長興村等地區,以36團接替4縱11旅32團在西盤梁的防禦陣地。面對四倍於我之敵,在近6個多小時的阻擊戰中,該團打退了敵孫楚第34軍1至4個團的連續攻擊。下午16時,獨2旅17團又在張魏村殲敵1個警戒營併成功搗毀了孫楚的34軍指揮部,俘敵900餘人。隨後,17團與友鄰部隊將孫楚殘部圍困在東盤梁地區。

閻錫山急令61軍和33軍分兩路前來增援。22日,趙承綬第33軍的2個團進至馬莊營地區,獨2旅36團協同4縱11旅向該敵展開進攻。雖經徹夜激戰,但因地形不利僅殺傷敵一部。23日中午,11旅主動撤出戰鬥。當晚,東盤梁之敵從獨2旅17團的側翼實施突圍並向介休方向撤退。24日,17團向萬戶堡、北辛武、孫家寨地區展開追擊,並與4縱10、11旅將敵33軍71師、暫46師包圍在中街村。27至28日,4縱主力向中街村發起攻擊,由獨2旅36團負責沿汾河西岸阻擊敵援軍。此時,閻錫山調集3個師由平遙、介休地區向中街村救援,在飛機、炮火掩護下向我36團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均被擊退。29日下午,中街村之敵開始突圍,我4縱堵截不力,敵除一部被殲外,大部分突圍後急速向張萱鎮方向退卻,我36團和10旅追至汾河邊未及。至此,汾孝戰役結束。

此役,我軍共殲敵1.1萬餘人,繳獲各種炮146門、輕重機槍482挺。其中,獨2旅取得較大戰果,共殲敵4275人(斃傷敵1186人、俘敵3089人),繳各種炮54門、輕重機槍149挺、長短槍1335支。戰後,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司令員陳賡在總結汾孝戰役時批評了4縱的一些部隊,但表揚了獨2旅,他認為獨2旅人數雖少,但戰鬥作風好,有全局觀念。

宜川戰役堅韌不拔

1948年初,西北野戰軍採取圍城打援的戰術,組織宜川戰役,以3、6縱各一部首先包圍宜川,吸引國民黨軍來援;以1、2、4縱為主力,殲滅援軍。根據野司部署,3縱司令員許光達決定以獨2旅配合6縱教導旅和新4旅各一部圍攻宜川。

宜川東臨黃河,南靠黃龍,地理形勢十分險要,縣城四周圍構築了許多工事,主要陣地多為懸崖峭壁,易守難攀。城東北是鳳翅山,西南為內外七郎山,城北是老虎山,西北是太子山。守敵為重建的整76師24旅,旅長張漢初。整24旅早在1947年延清戰役中,就被3縱殲滅過,此次重逢,部隊不免有些輕視。張漢初將其主要兵力集中配置在內外七郎山和鳳翅山一線,以71團一個營駐守外七郎山,內七郎山則由24旅旅部和71團團部帶一個營共同防守。鳳翅山由70團團部和兩個營鎮守,太子山、老虎山等只部署了一些小部隊。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我軍向宜川鳳翅山陣地射擊。

2月24日,3、6縱逼近宜川外圍。彭德懷電告兩縱,要求部隊攻城要猛,但攻而不克,以逼張漢初呼救求援。當日下午,許光達到獨2旅去檢查部隊攻城戰鬥準備情況,並帶領部隊指揮員看地形。獨2旅主攻方向為城西外七郎山,從山腳到山頂,有二十幾層峭壁,塄坎上交通壕、火器掩體、碉堡密佈,山下有三四道外壕和鐵絲網。

26日開始,3、6兩縱圍城部隊發起外圍攻擊,將守軍向城內壓縮,守軍急呼求援。胡宗南令整29軍軍長劉戡率4個旅的兵力,沿洛宜公路經瓦子街輕裝馳援。當日,6縱教導旅1團組織力量向鳳翅山發起4次攻擊,均被敵人挫敗。

27日白天,教導旅1團和新4旅16團再次攻擊鳳翅山,敵人憑險而守,突擊部隊傷亡慘重,再告失利。當晚,獨2旅4團以1營配合5團進攻外七郎山,以2、3營奪取太子山。21時部隊開始接敵運動,4團團長閔洪友負傷,政委耿翼周不幸踩雷犧牲。大戰剛開,團主官全部傷亡,指戰員們憤怒了,攻擊異常迅猛,僅用20分鐘就拿下了太子山。5團以2營從正面攻擊外七郎山,3營從東面迂迴。4團1營也配合5團發起多次衝擊,均遭敵人的頑抗而未果。戰鬥中,5團2連班長楊茂華隻身一人衝入敵陣,俘敵250餘人。9連班長王林如在部隊進攻受阻時甘為人梯,讓戰友們踩著自己的肩膀向前突破。5連連長史七則4次負傷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戰鬥。28日拂曉,在旅炮兵營猛烈炮火支援下,5團終於攻克外七郎山。與此同時,城北的老虎山也被我6團攻佔。守敵24旅僅能控制內七郎山、宜川城和鳳翅山3處陣地,旅長張漢初連電胡宗南和劉戡呼援求救。

一夜鏖戰,5團傷亡較大,轉為旅預備隊。29日夜,4團從太子山突破口向宜川西門發起進攻,一小時後,有一個營的突擊部隊從城西北角攻進城內,俘敵500餘人。4團順著北城牆和西城牆根向縱深發展。內七郎山和城內守軍不斷向4團發起反擊,激戰中鳳翅山和內七郎山上的敵炮兵也不停地用炮火居高臨下轟擊城西北角,4團被壓制,無法前進。鳳翅山下的教導旅聽到北面震耳欲聾的炮聲和衝殺聲,也再次向鳳翅山發起強攻,試圖一鼓作氣衝上頂峰,但強攻再次遭到重挫。戰至次日黎明,內七郎山和鳳翅山一時仍無法攻克,雙方互有傷亡,獨2旅副旅長張開基只得下令將4團撤至城外。此時,瓦子街方向,我軍圍殲劉戡整29軍戰鬥正酣。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1948年2月,許光達(右)等在宜川、瓦子街戰役時,在前沿陣地察看地形。

3月1日下午,瓦子街戰鬥勝利結束,西野主力一舉殲滅了敵整29軍兩萬多援兵,這令宜川城外的攻城部隊信心倍增。3縱命令獨2旅立即總攻宜川,活捉張漢初。縱隊炮兵團也趕來支援作戰,還送來了大批武器彈藥。為了彌補6縱教導旅在前期攻城中的損失,加強攻擊鳳翅山的兵力,3縱將作為攻城預備隊的獨2旅5團2營調給教導旅指揮。

3月2日晚18時,獨2旅和教導旅在宜川城西、東兩處同時發動攻擊。獨2旅換上6團為主攻部隊,由於地形熟悉,準備充分,6團不到一個鐘頭就衝入宜川城內,但在逼近內七郎山時遭到守軍猛烈火力的阻擊。6團和4團在縱隊炮兵團的火力掩護下,數次突擊內七郎山,試圖奪取通向山頂的洞口,均以失利告終。此時,6團2營4連截住從城內撤往內七郎山的敵軍番號也為4連的一個連,俘虜後問清口令,換好敵服裝,一隊人馬裝著慌亂的模樣向內七郎山上跑去。等到了山頂,敵人還沒有反應過來,4連就搶佔了守軍的炮兵陣地,隨後調轉炮口朝著鳳翅山開火。3日晨,一直堅守頑抗的鳳翅山守軍望見宜川城池及內七郎山已失,即發生動搖。教導旅1團在新4旅16團和獨2旅5團2營的配合下連續猛烈攻擊,戰至8時,守軍全部繳械投降。敵少將旅長張漢初跳城逃命,被獨2旅5團炊事員活捉。

宜川攻堅勝利,我軍全殲守敵5300餘人,為宜川戰役劃上圓滿的句號。3縱隊獨2旅發揮了主力作用,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殲敵3682人並繳獲大量火炮和槍支彈藥。

蘭州戰役立奇功

1949年8月舉行的蘭州戰役,是西北解放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堅戰。經浴血攻堅和激烈巷戰,一野共殲滅敵青(海)馬(步芳)主力82軍、129軍等部2.7萬餘人。此役敵方工事之堅固,防守之兇悍頑強,地形之有利於敵,均屬前所未有。3軍7師在戰役中,果敢機斷,以動制敵,搶佔黃河鐵橋,切斷敵人退路,乘亂率先攻入蘭州城內,殲敵6000餘人,為戰役勝利立下奇功。

8月20日,一野2兵團和19兵團(欠64軍)進抵蘭州城郊。21日,我軍不待休息,除以第3軍(蘭州城西)擔任總預備隊外,其他4個軍共出動9個團的兵力向蘭州外圍南山之馬家山、營盤嶺、沈家嶺等諸陣地發起試探性攻擊。敵人非常頑強,據險死守,我軍全線受挫,傷亡2000餘人,被迫停止進攻。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7師部隊搶佔蘭州黃河鐵橋,切斷敵人退路。

經過3天休整補充和總結經驗教訓,25日晨,我軍向蘭州發起總攻。根據新的部署,3軍奉命加入戰鬥。決定以主力7師由西向東配合第4軍攻擊狗娃山主陣地,得手後由南向北奪取西關,控制黃河鐵橋,切斷敵人退路。7師部署:以19、21團為一梯隊,配合4軍掃清狗娃山殘敵,爾後向蘭州城迅速攻擊奪取黃河鐵橋;以20團為預備隊,其一部隨7師行動,另一部向蘭州城南五泉山方向實施攻擊。

經整整一個白天的血戰,我軍在各個方向上先後突破青馬守軍外圍防線,敵我均傷亡慘重。當日14時,青馬守軍決定按計劃主動逐次撤離陣地,這一情報一野無從知曉,因此並無在25日夜就發起對蘭州城進攻的計劃,而是準備在第二天全線出擊殲滅青馬守軍。

當晚,青馬守軍除在前沿留少數部隊與我軍保持接觸外,沈家嶺、營盤嶺、馬家山等殘敵全部潰逃,企圖趁夜經黃河鐵橋向北秘密撤退。頓時,蘭州城內陷入了一片空前的大混亂。非常巧合的是,這天傍晚7師19團在狗娃山一帶抓住敵兩個逃兵,經審問方知敵酋馬繼援已下令全線撤退。為了慎重和不誤戰機,19團一面將這一重要敵情及時上報師部,一面仍決定按原計劃摸上狗娃山山頂了解個究竟,果然上山後發現陣地上滿目狼藉、空無一人。23時,19團攻佔狗娃山,21團進佔發電廠,繼續向蘭州西關和黃河鐵橋突進。

19團3營在副團長申維範帶領下,乘敵混亂向西進擊,迅速控制西關城樓,並組織7、9連和機炮連全部火力,掩護8連向黃河鐵橋猛攻。此時,敵人正從黃河鐵橋蜂擁潰逃,橋面上車馬擁擠。見此情景,8連連長許士奎指揮突擊隊迅速衝向鐵橋。橋頭守敵拼死抵抗,8連集中火力支援突擊隊衝擊,敵人紛紛倒斃。後續敵人仍大批湧向橋頭,企圖奪路逃竄。因距離太近,敵人又多,突擊隊迅速後撤50米與敵人脫離接觸,調出全部衝鋒槍向敵掃射,將敵壓住。8連以火力封鎖住橋面後,又引爆橋上一輛卡車,堵塞逃敵退路,致使橋面一片混亂,敵不少官兵落水或泅渡黃河而被淹死。26日1時20分,黃河鐵橋被我完全控制,這就卡住了敵人咽喉,截斷了敵人唯一退路。戰後,3軍授予8連“奪橋首功連”錦旗1面。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1949年,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召開首屆群英會,總結交流經驗。圖為許光達在開幕式上講話。

26日2時,7師主力乘勝攻入城內,沿中山路和中華路向東、向南發展,與潰散之敵展開巷戰。19團從西關沿益民路向東攻擊前進,5時攻佔城東教場。戰鬥中,5連5班班長艾生風,英勇作戰,連續完成爆破任務,一人殲敵100多名,戰後榮立大功兩次,3軍授其“連環爆破英雄”稱號。21團由西向南發展,擊潰小股殘敵後攻佔南門。20團進至十字街口附近,擊退從十里山、竇家山、古城嶺和馬家山一線潰退下來的青馬守軍主力100師殘部及其騎兵團數次猛烈反撲,徹底粉碎敵“最後一搏”,於7時佔領東門。20團的戰鬥為蘭州城內最激烈的巷戰,本來從十字街口到東門步行不過30分鐘,而20團卻打了整整5個小時,真可謂一步一血!

拂曉時分,19團4連從俘虜口中得悉,城東飛機場殘留數千潰敵。連長賈秋忠當機立斷,率領全連猛撲機場,以靈活機智戰術動作,俘敵3個保安團共2500餘人,繳獲軍馬千餘匹和大批軍用物資。戰後,一野授予該連“勇猛機智、大量殲敵第4連”榮譽稱號。天亮以後,我各友鄰部隊先後攻入城內,共同消滅了城內殘敵。蘭州宣告解放。

一路輝煌

1952年7月,根據軍委整編方案,西北軍區1軍和3軍合編為重裝軍,仍稱第1軍。將3軍7師和9師合編為第7師,7師19、20團保持不變,21團改編為師戰車團(60年代該團調出),原9師26、27團分別改稱7師炮兵團和新21團,25團拆散補入各團。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3師部隊參加九江決口封堵。

1953年1月,7師在師長閔洪友、政委戴金川的率領下,隨1軍奔赴朝鮮戰場,先後參加了構築西海岸防禦工程和夏季進攻戰役,以傷亡3028人的代價,殲敵8059人,該戰績佔1軍抗美援朝總戰績的67%。20團8連榮立集體一等功,志願軍19兵團授其“二級英雄連”稱號,授予連長王虎元“二級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2月,7師隨1軍編入志願軍總預備隊。1958年10月,7師回國進駐河南信陽明港地區。

1969年12月,7師改番號為3師,所屬炮兵團及19、20、21團依次改稱3師炮兵團及7、8、9團。1975年6月,駐河南的1軍和駐浙江的20軍對調防務,3師奉命移駐浙江金華。1979年起,3師在全軍率先開展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活動,使官兵的軍、政、文、民(指軍事訓練、政治教育、科學文化教育、民用技術訓練)素質有了顯著提高,開創了新時期的帶兵之路。1983年2月,活動發源地7團9連被南京軍區授予“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模範連”稱號。5月,總政治部在3師召開全軍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經驗交流會,向全軍推廣了該師的成功經驗。

1985年百萬大裁軍,3師作為原一野主力部隊保留,執行北方乙種步兵師編制。1998年8月,該師參加九江抗洪搶險,被中央軍委榮記集體二等功,炮兵團反坦克連被南京軍區授予“抗洪模範連”稱號。10月,該師縮編為第1集團軍摩托化步兵旅,所屬各團番號撤消,以4個團部分別組建了4個預備役團。2001年初,根據上級命令,組建了旅屬炮兵團。


大將許光達帶出的嫡系部隊,步兵第七師,解放蘭州奪橋立奇功


◆1955年9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向許光達等頒發授予大將軍銜的命令狀。

2012年12月,該旅被四總部表彰為當年度全軍師旅級軍事訓練一級單位,這是英雄的“大將之旅”跨入新世紀以來第4次榮登全軍軍事訓練最高級別光榮榜,展現出較強的作戰能力和較高的訓練水平。

在70多年的革命征程中,這支光榮的“大將之旅”戰功卓著,一路輝煌;英模輩出,將星璀璨。逐步形成了“四強、一好、五個特別”的優良傳統和戰鬥作風,即:大局觀念強、集體榮譽感強、突擊能力強、創新意識強,內外關係好,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守紀律、特別講團結、特別重建設。湧現出以“戰鬥模範營”、“全面模範連”、“剿匪戰鬥英雄連”及“特等爆破英雄”張八、“全國戰鬥英雄”李珍、張春懷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榮譽單位和英模個人。在該部及其前身部隊工作過的我軍高級將領有數十位,其中許光達大將、彭紹輝上將、晏福生中將等開國將領就有40多位。1988年實行新軍銜制以來,從該部走出的總參謀長傅全有上將,為部隊更添自豪和榮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