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货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交往流动和技术进步的历史,远古时期人类不缺少食物,遍地都是森林,湖泊,那里都是食物,只是人类获取食物的技术比较低,所以常常有挨饿,直到后来网的出现。

网传说是伏羲发明,这让打猎业突飞猛进,要知道网不但可以下水捕鱼,还可以陆地捕捉猛兽。伏羲还有一项发明就是八卦,这是定居部落的法宝,从建造房屋到开垦土地都需要。

定居之后种植业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吃饱肚子之后自然想要更美好生活,交易的欲望产生,而实物的交易很麻烦,所以就采用了大家公认的贝壳,玉石等等。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为什么要用贝壳呢?因为贝壳自身很有价值,它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坚固美观,部落高层贵族小姐们的首选,可以直接带在身上。其次当时潜水技术和装备差,在大海中获得很困难就注定是一种稀有之物,但并非所有的贝壳都可以当货币的,一般是一种比较规则的特定海中贝类为贝币。

计量单位是“朋”,没错就是朋友的朋,五贝一串,二串一“朋”,也有二十贝一“朋”的。以贝做偏旁的基本上都和钱财直接相关。楚国就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蚁鼻钱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我们现在习惯称呼货币为钱,而不是贝,交易时习惯问这个东西多少钱。而不会问这东西多少贝,那“钱”这个玩艺最早和贝一样吗?都指的是钱吗?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等一下讲到。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像贝币严格来说实物属性大于货币的属性,因为贝币被采用主要还是它的装饰功能,交易功能很弱的,古时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一直是常态存在。对于部落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漂亮的贝壳而是生产工具。

治炼技术直接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发展,让人们从石器时代迅速过渡到了金属时代,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生产工具才是最具有价值的,一个贝壳远不如一把好铁锹来的有用。万一你穿越到夏商时期,在交易市场看见有人扛着铁锹铁铲之类就来买东西,买到东西之后,就直接把铁锹给卖的人了,遇到这样的情景不要吃惊,很正常。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这种东西后来变成类似上图,这是布币的一种,这个东东最早叫啥呢?这种就叫“钱”不过音是读作jian,声调第三声,标准的一种农耕劳动工具,主要功能是用来翻地,类似现在的铁铲之类的,上部圆空可以放木柄握手,中间是扁平,底部稍向上弯曲。

《说文解字》里这样说,钱,铫也,古田器,“钱”就是一种农家工具是没有任何异议了。这种钱有意思,即可以当作货币,也可以拿来种田,你见过直接拿着货币去劳动的吗?如果以后别人再问起这问题,你就直接说,有,这种东西就叫"钱"。

如果遇到斗富怎么办,你家有多少“钱”,我家有10把。这应该是当时人们交流的用语吧。这个东西怎么卖,2钱吧。“钱”的单位是把,你觉得怎么样?

这种大型的货币持续的时间也挺长,大概到了西周早期才结束使命。仔细想想有些佩服当时的商人,他们在交易时候拿着那么重的钱,不是说钱财不能外露嘛,万一遇到抢劫怎么办,藏也没有地方藏,看来钱财不能外露在夏商时期并不适合,相反他们似乎在鼓励钱财外露,因为贝币也是戴在身上的。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后来交易频繁了,大家觉得用“钱”实物交易很不方便,太重了,不容易搬运,流通,就在此基础上慢慢缩小,去掉实用性,只剩下交易功能,变成上面的布币,这种叫做空首布。

延伸一下下面的钱币你看到了之后也不会觉得陌生,因为历史书上有,这些东西是刀币原先也是劳作工具。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上图的刀币流行在齐国,赵国,燕国,这是一种叫“削”的劳作工具,类似现在的刀吧,是铜制的,用来打渔打猎或才拿来割东西用的物件演化而来的。而秦国流行的是一种从纺织工具中演化过来的秦圆币,这种币在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成为法定的货币秦半两,而这种货币后来慢慢演化成我们现在都熟悉的铜钱,外圆内方。

秦之前钱币有意思,居然把劳动工具当货币,“钱”也是一个劳动工具

秦前的钱币的历史非常简略的讲完了,相信以后再看到这些钱币,你应该能叫得出名字,知道它们的来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