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糾偏人」王夢恕

铁路“纠偏人”王梦恕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說話帶著河南口音,看上去非常慈祥,總是對記者和學生有求必應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9月20日離世了,享年80歲。

這位主持和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的老人,多年來奔走在高鐵、地鐵隧道的論證會中,為中國鐵路把脈、問診。儘管看上去就像一個普通的好脾氣老人,但是,一旦涉及到高鐵的問題,他又總是語出驚人,異常認真。

在高鐵建設“大躍進”的時候,王夢恕不止一次提醒,這樣的速度蘊含著危機;當溫甬高鐵驚天一撞,死傷無數,各方都在推卸責任的時候,又是王夢恕出來表態,稱技術缺陷不是導致事故的原因,原因在於人的管理和責任。他曾經讓媒體記者扮成自己的學生前往施工中的工地調查“亞洲第一隧道”壓縮工期問題,也曾第一個爆出高鐵建設缺錢停工。

在記者中,王夢恕被親切地稱為“中國鐵路代言人”、“高鐵院士”。

一年之前,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已經79歲高齡的王夢恕還在為中國高鐵發展建言獻策。在全國兩會期間,王夢恕幾乎整個月都在連軸轉。白天的會議間隙,總有記者圍著他問著各種問題;晚上休息前,他還在會見各路媒體。他的助理總是在旁邊提醒,說老爺子年齡大了,要注意採訪時間,讓老爺子早點休息,但是一聊起高鐵的現狀和未來,王夢恕總是神采奕奕,停都停不下來。

在去年9月,王夢恕腦出血住院治療之前,他還在為中國軌道交通的未來擔憂。在去年一場關於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會議上,王夢恕還在關心地鐵成網運營後,如何通過新技術保障運營安全和提高運維效率等問題。

“高鐵以前出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罵它,說它負面,要給與正面的宣傳報道,讓公眾更好的接受它。高鐵在中國發展時間還很短,我們要給它成長的時間。”2015年,王夢恕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那一年,鐵路投資8238億元,創下2011年以來的新高;高鐵里程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計劃2020年達到的12萬公里全國鐵路運營里程,在這一年提前超額完成。

風雨不改

“如果說隧道技術的發展是讓時間和空間的縮短成為可能,那麼高鐵的發展就是讓時間和空間的縮短成為現實。”在一次採訪中,王夢恕這樣表示。

往前十幾年,中國還沒有多少人知道“高鐵”這個新鮮物種的存在。一些鐵路學者到達日本新幹線學習、取經,“新幹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快速、最優秀的軌道交通。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學習者,但王夢恕覺得,總有一天,中國高鐵會世界領先,就像國際市場一提到手錶就想到瑞士、一提到小電器就想到日本、一提到航天就想到美國一樣,會一提到高鐵就想到中國。

“中國高鐵擁有長距離和大網絡建設運營的經驗,橋樑架設、隧道技術、軌道鋪設等技術全球領先,這都是極具吸引力的條件。”中國高鐵揚名後“走出去”與日本新幹線競爭時,王夢恕這樣表示。

作為參與了中國高鐵的研發建設工作的資深鐵路人,王夢恕在各個場合都在為中國高鐵發聲。

2011年7.23溫甬動車追尾事故中,“技術缺陷導致事故發生”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作為事故調查組專家組副組長,王夢恕在事故發生了120天后,提交動車事故調查報告,顛覆了此前是技術缺陷導致事故的說法,引起軒然大波。

“主要原因不是技術問題,就是管理和責任問題。”王夢恕直言不諱。

這個言論也將他推上風口浪尖。幾年之後,提起此次事件,王夢恕依舊很生氣。讓他生氣的不是當時所承受的壓力,而是對高鐵技術的不客觀評價。

“機器設備和人工是相輔相成的,不是說設備一壞就要出大事故,很明顯,這是責任問題。各個管理局不用專業技術人員,卻把機車交給大學生。大學生不懂,又沒經過系統培訓,事故面前就慌了。我一直認為這才是追尾發生的根本原因。”王夢恕說。

溫甬事故後,中國高鐵建設幾近停滯,高鐵大面積停工。王夢恕談起停工極為擔心。“高鐵建設應該適當放慢腳步,不能走’大躍進’的路子。但大面積停工主要是因為鐵道部沒錢了,鐵路建設步伐邁得太快。”王夢恕說。

心繫鐵路

在高鐵的建設中,一般人看到的是不斷攀升的時速,地方政府看到的是政績,但王夢恕看到的,是鐵路總公司捉襟見肘和地方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必須儘快解決鐵路債務危機,已經成為鐵路行業內的共識。

但話好說,事難做。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鐵路總公司的負債5.04萬億,首次突破5萬億,負債率達到65.20%。“尾大甩不掉”的負債,讓王夢恕對鐵路建設心存擔憂。

在這種背景下,王夢恕提出“高鐵不應該裝WIFI”“高鐵不能隨意提速”的言論,因為WIFI對高鐵來說,弊大於利,不僅是一筆額外的支出,而且信號有影響,不利於高鐵行車安全;而高鐵跑350公里時速的能耗遠遠大於300公里,對鐵路總公司來說,積少成多,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這種說法又將他推向了網民的對立面,但他說,鐵路運營要求安全、可靠,同時也要講究實用、經濟,“就像人吃飯一樣,八分飽最健康。”他說。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在各種場合大聲疾呼“要給子孫後代留下遺產,不要留下遺憾和災難”,痛斥“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價、不合理方案、不合理合同”工程的弊端,呼籲在工程建設中,堅定不移地按科學規律辦事。

作為隧道專家,王夢恕一生有兩個夢:一是我國鐵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二是我國隧道要成為世界第一。

為了實現這兩個心願,從事鐵路和隧道工作40多年來,王夢恕把足跡印在了每一個參與規劃、指揮、指導的項目工地中。“我的生活很簡單,帶學生,隧道、地鐵、鐵路、水利好多工程在肩上,一年當中我只有100多天在北京,200多天在工地上。”他告訴記者。

“在工程實踐中思考”是王夢恕一直堅持的理念,他認為,論文也要到現場找問題,還要有超越性,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市場很歡迎,因為他們擁有處理問題的能力。

“鐵路是中國富強的根本,是國家的大動脈”。大道至簡,自始至終,他都把複雜的人生選擇用簡單的“責任的需要,國家需要”作為衡量標準。

隨著近年來鐵路的健康發展,全國正在構建全國8小時高鐵圈。“除烏魯木齊、拉薩外,所有省會到北京不超過8小時,省會之間也不超過8小時。”談起8小時高鐵圈,王夢恕臉上常有笑意。

50年的工作經歷以及感情傾注讓王夢恕對鐵路這項事業愛之深、責之切。他為我國的高鐵設計做出了重要貢獻,讓我們如今擁有如此便捷的出行方式;也對鐵路建設、管理等存在的問題毫不留情的抨擊。

一位熟悉他的人士表示,他從來都是敢違千夫之諾諾、做一士之諤諤,無時無刻不把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間,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更不願意左右逢源。“物我兩忘,寵辱不驚。”在中國高鐵的歷史中,這位糾偏人的烙印,已經深深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