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的「暗盤」市場:一羣刀口舔血的投資客

網貸行業的風聲鶴唳,可能連北京胡同裡的大爺,都有所耳聞了。

但有這樣一群投資客,恰恰在別人恐懼時,他們選擇貪婪。

他們不侷限各平臺設置的折轉限制,與想要退出的賣傢俬下定價,交易各平臺債轉標的。

他們將這稱之為行業的「暗盤」市場。

“私下協議債轉利率,並不是新鮮事,只是最初存在於熟人間,或者範圍極小,沒有形成規模。而拜這次雷潮所賜,參與這行的越來越多,也就形成了市場。”一位資深玩家A告訴我們。

據瞭解,暗網市場已趨規模,並出現第三方服務平臺幫助交易雙方進行撮合擔保。

1.

暗盤市場為什麼會形成。

或者說,平臺為什麼不放開債轉折價限制。

互金見聞根據與幾家平臺交流了解的情況,大致可以歸為幾點。

首先,如果債轉折價過高,新標即使加息,也會無人問津;

其次,個別投資者可能急需用錢,願意割肉以很高折價離場。但現在這個環境,平臺出現一些高折價債轉標,肯定會造成很多不成熟投資者的恐慌,嚴重的話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接著上一條,可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有的人故意放一些看起來高折價債轉標,造成投資人恐慌跟風,緊接著在債轉市場上低價掃貨。

但平臺限制債轉利率上限,在穩定平臺的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

“大環境造成行業信心不足,很多老司機都想退出網貸,更別說去接盤。而還想投資網貸的,這個檔口各個平臺都在加息,官方債轉折價往往毫無吸引力。”

據互金見聞觀察,目前確實存在不少平臺,通過加息券、紅包、渠道投資的新標,實際收益要遠高於平臺債轉收益。

以某平臺期限30天的產品為例,用上紅包後收益達到20%,但在債轉專區,最高利率僅為14.23%,而期限卻長達110天。

“除了利率限制,目前,行業有越來越多的平臺進行展期、強制復投、打散集合標,這些意外變化,拉長了投資人的投資期限,也促使他們更想割肉出局。”

2.

而在「暗盤」市場,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買家。

第一類,類似於股市的小散戶,誤打誤撞進入這個市場,往往投資幾千塊錢收筆債權(以即將到期的標的為主),本身抱著玩玩的心態,賺了就算撿著了,虧了也不痛不癢;

第二類,類似於股市裡的大戶、職業玩家,對於行業發展有著自己的判斷,只對自己熟悉的平臺下手;

“我們的嗅覺比市場上99%的人要靈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個平臺要發佈清盤公告,我們可能提前幾天就知道了。當然,這也算刀口舔血,我們也有失手的時候,不過用心做,收益覆蓋壞賬並不是難事。”

並且現在,完全是一個買方市場。

“利率基本都是我們定,議價空間很小。有些清盤平臺的債轉標我們也收,但需要折價2折或者更低,一些展期和重新匹配底層債權的可能要折價5折左右,一些頭部的在8折左右。”

另外,同一平臺,不同標的折價也不同,往往剩餘期限越短需要折價越少。

而這類玩家的獲利模式也有所不同。有些人選擇低買高賣,有些人青睞即將到期的短標,還有些則是特殊的槓桿牛。

我們在與買家交流中,就認識了一位某平臺的槓桿牛。其對該平臺堅定看多,專收平臺的折價標的,而其所用資金來源於從平臺借到的淨值標。

第三類,則是專業處置這種債權的機構投資者;

“這種機構是走量的,對一平臺瞭解後,大量掃貨。另外,有些平臺會和機構合作,讓其去市場收自己平臺的折價債權,達成一種雙贏。”

3.

目前,無論平臺大小,只要能夠債轉的平臺幾乎都有自己的暗盤市場。

但由於平臺折扣的限制,買賣雙方私下協定的價格就與官方能操作的存在價差。

“當初暗盤市場沒形成規模時,多是熟人或有中間人的交易。但現在,我們會去一些專門做債權交易擔保服務的第三方平臺。”

第三方平臺的交易邏輯有點類似淘寶。

賣家首先發布想轉讓的債權,一個買家看中後,雙方協議好轉讓價格,賣家便將差價打到第三方服務平臺,隨後買家去原始平臺承接對應債權,經截圖確認後,第三方平臺將之前收到的差價打給買家,從而完成一個交易閉環。

網貸行業的「暗盤」市場:一群刀口舔血的投資客

當然,買家也可以在平臺發佈求購信息。

而第三方平臺在交易環節中,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4.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波雷潮,平臺裁員已不再是什麼秘密,而與行業相生相息的第三方,不少也在收縮業務,步履維艱。

而得益於此次雷潮,行業底下的暗盤市場,卻變得格外活躍起來。

但無論身處何地,不可能永遠都是暴風雨。

雷潮過後,暗盤市場是否會再次偃旗息鼓?而平臺和第三方,不知能否回到之前的光景?

(更多互金見聞,請關注微信公眾號:wowfintec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