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上一年級了,愛動愛玩,老師佈置的作業老是不想做。孩子在家也是這樣,總是愛玩,讓他做作業說了很多次,他都“哦”“哦”。這兩週比較忙,就沒有督促他的功課,結果他竟然不做作業了。真拿這孩子沒辦法。

廣州聽說吧兒童心理諮詢解讀:

作為家長,不僅需要忙自己的工作,也要為很多事情操心,自然希望孩子上學後能夠自覺把功課做好,好讓家長省心省事。

但是,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很難做到,經常作業拖拉、作業不認真,學習成績下降不說,有些孩子還因此出現不願意上學的現象,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自暴自棄,對父母老師的話都不聽。

那麼,孩子不愛學習,不做作業,怎麼辦呢?

01、孩子為什麼要做作業?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想明白。

有些父母覺得這是老師佈置的任務,就是應該完成;有些父母覺得這是在鞏固學習;有些父母認為這是在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或養成某種行為習慣……

父母對作業的作用不同解讀會影響他們對孩子的教育。

認為是任務的父母,會強迫孩子去完成,“老師說要做,就必選做”、“不做完,老師就不喜歡你了”、“完成作業是每個小朋友的責任,你要做個負責任的小朋友才行”。

認為是鞏固學習的父母,會引導孩子看到做作業的利弊,“你不好好寫作業,就考不到高分”、“你好好寫作業,就能上大學,今後才有出息”。

認為功課是在幫助孩子鍛鍊某方能力的父母,會鼓勵孩子的進步,“你這個字寫得真漂亮”、“這個問題回答得真棒,你真是愛動腦子的孩子”。

親子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02、給予孩子幫助和引導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上課好好聽講,下課後能自覺把功課做完,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每次都能獨立完成功課。

當功課有些難度的時候,孩子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就需要父母及時給予孩子幫助和引導。

家長可以多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比如要寫一篇日記或讀書報告,孩子不知道怎麼寫,家長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來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循序漸進的完成功課。

這樣孩子在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功課時,可以藉此經驗,重複這樣的思維模式,獨立完成作業了。

親子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03、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時間過長、環境過於嘈雜會讓孩子感到煩躁和分心。

在培養孩子專心學習、作業的時候,家長可以提供一個寧靜的環境,遠離一些可以誘惑孩子的東西,比如電視、電腦、遊戲玩具等。最好是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環境中學習,這樣孩子一到這個時間點、一進入這個環境就會知道該學習了。

另外,孩子不能過長時間進行學習,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小休時間,這樣才更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

親子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04、肯定孩子的進步

父母不妨在孩子學習後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讓孩子欣賞自己努力的成果,這可以給孩子帶來滿足感,達到自我鼓勵的效果,從而使他能更堅持地學習、完成功課。

有個小笑話:一個學渣正在為物理試題苦思冥想的時候,旁邊一個同學說道“我去,這麼難的物理考試我竟然用了一個小時就搞定了。我得獎勵自己做一道化學奧林匹克題!”

這就是學霸和學渣的區別。

親子教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廣州聽說吧兒童心理諮詢提醒:

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需要付出很多耐心和精力,甚至需要親身陪伴。

但一旦孩子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家長就不用為這種事情操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