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有“隔间愤怒”!

在办公室里进行脑力劳动的你我为何被称作“白领”,它从何而来?

每个月都有那么三十天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这病叫“隔间愤怒”!
现在的办公室小隔间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小课为你整理了一份办公室小词典,带你了解你熟悉又陌生的这个空间背后的冷知识!

No.1 白领

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有“隔间愤怒”!

白领是随着现代办公室的出现而出现的。在1850年以前,他们被称为办事员,在商贸公司里,做文书记录、文件整理、记账、处理订单等,什么都做。他们只是一个很小的职业群体。

当时的媒体经常嘲笑这个群体,称他们跟体力劳动相比,不是真正的劳动,而且常年在幽暗的小房间里工作,身体纤弱,肤色苍白,缺少男子气概。

办事员的穿着更是被很多人嘲讽。19世纪中期,办事员的商务装,最大的特点是领子雪白,浆得硬邦邦的。但是商务衬衣很贵,一般办事员买不起,所以,商家就开始卖可以拆卸的假领子,这便宜得多。虽然可以拆解,但依然成为地位的重要标志。久而久之,“白领”就成了办公室员工的代称。

现在,白领泛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

No.2 开放式办公室(隔间)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办公室内部设计发生了两场变革,导致隔间诞生。

先是在德国出现了“开放式办公室”,然后是1964年,美国设计师罗伯特·普罗帕斯特设计了“行动式办公室”。“开放式办公室”取消了墙体隔断,各个空间变成一个整体。后来,因为隐私和隔音等问题,又加上了屏风和简易隔墙。“行动式办公室”是一种空间理念,包括办公桌、站立式卷盖写字台、小圆桌、隔板等。它是一个模块,员工可以个性化改造它,任意组合、移动办公设备。

“行动式办公室”到第二代时,大受欢迎,竞争对手大量“山寨”它。但它发生了变异:管理者采购一模一样的办公设备和家具,用隔板隔成了一个个格子间,行动式办公室变成了隔间,像一个个盒子,塞满了人。隔间开始成为办公室标配,得克萨斯州的监狱系统甚至仿照开放式办公室,设计监狱。

公司管理者并无意为员工提供什么自主环境,他们不过是想要尽可能小的地方,尽可能便宜地、尽可能地塞进去更多的人。于是,隔间变得越来越小,让人觉得压抑、沉闷、吵闹。老板们的办公室却越来越好。199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统计显示,93%的人想离开隔间。所以,有一些人开始抵抗隔间,到90年代,在很多人看来,隔间已成为白领受剥削和不快乐的象征。

No.3 隔间愤怒


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有“隔间愤怒”!

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很多工作场所发生了枪击事件。在美国,工作场所和学校发生枪击事件并不奇怪,人们将其归因于工作条件,人们称之为“隔间愤怒” 。在某种程度上,当有人被枪击时,人们会猜测,凶手身上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可能会带有被解雇的痛苦和不安。

当时,美国上映了一部讽刺电影,名为《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主角有一段时间从工作中消失然后回来,有人说:“我还以为你会端着枪回来射死我们。”

2008年6月,有人在知名科技博客Gizmodo上分享了这个视频,并配着一句话:“一段极致暴力的隔间监控视频,每一位格子间办公者的幻想。”视频中一名身着衬衫、打着领带的男子坐在办公桌前,突然变得歇斯底里——向同事抛洒文件,将电脑显示屏重重砸到办公桌上,站在桌上用力踢隔板,砸复印机……

这段影像来自监控录像,因此画面粗糙、安静无声,且视角固定,但我们可以轻松认出这里的场景:这是农耕地一般的地方,只不过充盈其中的不是一块块农田,而是一个个办公格子间,忙碌其中的不是农民,而是办公者。他们拥挤在格子间里,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一个个窝在一间间由日光灯照明的小小隔间里。

愤怒在这么拥挤的办公室中滋生发芽是多么理所当然。

No.4 知识工作者

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有“隔间愤怒”!

1962年,美国奥地利流亡学者彼得·德鲁克创造了“知识工作者”这个术语,他认为掌握着最重要资源——知识的员工群体正在愈发壮大,逐渐成为经济的中心。他们不同于无产阶级和管理阶层等群体,而是中产阶级员工,如技术员、专业工作者等等。

知识工作者指的是过度教育化的办公室员工,他们的能力远超于自身岗位所需。他们希望自己变成“知识分子”,可是他们不过只是员工。他们认为自身是有技能、有知识的,这使得他们在职业上可以随时流动。他们具备力量和敏捷,能够在不同公司间跳来跳去。不会听从于人际关系的约束,而在工作本身中寻得满足感和安慰。他们还希望组织能够对他们的才能有所反馈:他们追求的是成为精英。

No.5 泰勒主义

泰勒主义指追求极致工作效率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直白点说,就是员工在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时间。就好比,你每天去饮水机前接几次水,每次多长时间,经理都用秒表掐着,超时了就会扣钱。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办公室员工效率低下,散漫成风,在任何工作场所中“磨洋工”的现象都普遍存在。为了优化办公环境,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必须让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应对机制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大受欢迎。他认为:“只有

强制执行标准化工作方法,强制使用最优化工具,强制塑造最佳工作环境,强制保证工人合作,才能实现高效工作法。这些强制执行工作,也是管理人员的责任。”

最为臭名昭著的是,他为了保证工人最快最有效地工作,雇佣专人用秒表给每个工人每项操作计时。观察结束后,泰勒对每项工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分解后的每个模块设定标准速度,对应这个“模块标准速度”体系,泰勒还建立了一个激励体系:工人们的报酬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他完成的模块数量和模块种类来算,想多拿钱就要加快速度。

No.6 “追跑”游戏

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有“隔间愤怒”!

20世纪中期,美国办公室曾经流行过一个叫“追跑”的游戏:办公室有空闲时间的的员工们,会选出一名秘书或者档案女孩,大家追着她跑,然后抓住她后,脱掉她的内裤。电视剧《广告狂人》后来再现了这个游戏,编剧忍不住将游戏写进了剧本,但改的不是那么吓人。当肯·科斯格罗夫追到秘书艾莉森之后,“只是”想看看她内裤的颜色,并没有脱掉它。

No.7 IBM家庭

想砸办公室?不用怀疑,你有“隔间愤怒”!

20世纪中期,美国公司的掌控之手远远伸出办公室之外,进入到他们的家庭之中,将家庭也有了公司的烙印。老托马斯·J·沃特森这样的总裁提到“IBM家庭”时,指出IBM雇佣的不仅仅是工程师一人,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

这些大公司希望掌控员工的家庭,把白领的工作与生活、社交等等绑定在一起,甚至有些公司招聘高级白领时,还会面试他们的妻子。根据《财富》杂志1951年的一项调查,一半的公司都对应聘者的妻子进行了筛选,而大约百分之二十因为他们的妻子没有被选中。

公司员工妻子的整个私人生活都要围绕公司运行。一方面,要为辛苦工作的丈夫创造一个平静温暖的家,另一方面,她们需要永远保持优雅,参加丈夫公司的各种活动,魅力四射。

本文整理自《隔间:办公室进化史》,下载精雕细课APP免费收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