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因为工作原因,有段时间,我的微信加了3000个陌生好友,但基本都没聊过天。

前两天突然有个女孩发信息给我:在吗?

本着服务客户的理念,我开始跟她沟通,结果这一沟通,就从中午一点聊到了下午五点,期间我们还语音通话了一个多小时。

我问姑娘:“为什么要找我这个陌生人聊这么久呢?”

姑娘说:“就是因为陌生,才能聊这么久啊。”

我瞬间无语凝噎,脑海中不由蹦出一句话:我们都太孤独了。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美国芝加哥大学卡西奥普教授说:“社会边缘的人本就较少朋友,而寂寞感更导致他们失去仅存的社会连结。回归社会和正常的社交传统家庭结构走向解体,社会孤独问题会愈加严重。”对于现代人来讲,孤独可能并不是没有机会与人交流,而是找不到谁能够让他们没有防备地去分享生活中的意义。

“孤独”的现代人

前阵子有个视频刷爆了网络。

有公司邀请一群普通人做了一场实验性测试。

测试员让受访者在不看手机的情况下猜猜自己手机上有多少联系人,之后让他们一个个删除不会主动联系的人,接着是删掉工作应酬需要的人,到最后剩下能说真心话的人。

通讯录从最开始的1000多人,到最后仅剩3个人,这种变化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之后,测试员又让受访者打电话给很久没联系的朋友。

其中有一个受访者打电话给朋友,对方说了两句,就挂了。

看着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孤独得像一只被遗弃的小狗,内心不由跟着一阵颤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无话不说的人变成了无话可说。

翻开通讯录,上面满满的人名,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此刻心情的人。

我们看似交友广泛,从天南到地北,从江湖到庙堂,好像没有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但真正交心的寥寥无几,甚至连一个都没有。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记得,有一期《康熙来了》邀请了谢娜。

节目中,谢娜问了小S一句话:什么时候,你感觉离朋友最远?

小S说:

“当我看到她穿着我没见过的衣服,在没有我的地方拍了照片,标注的是我不知道的事,评论的是我不认识的人的时候。”

谢娜摇了摇头回道:

“都不是,是照片里她周围的人你都认识,但是你却从未知道她们做了这件事。”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什么是孤独呢?

大概就是某天你突然回头,发现原本站在你身边的人不见了。

你站在原地张望,这才发现你们已经走在不同的两条道上了。

你张开嘴想喊,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最后,只能无奈叹息,一个人继续往前走。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不知道你有没有像我这样,每次休息的时候在家收拾打扫一下,也不想出去凑热闹,就愿意自己一个人独处,独自享受着孤独的“毒”。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懂得享受孤独的女子,终会活得绚烂。我只知道孤独是人生常态,独处的我最自由。

孤独是时代的通病,我依然保留着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的一生只要拥有一两个至交好友就可以了!

一个成年人究竟有多孤独?

友谊作为人类重要的排解孤独感调和剂,有人说,在所有人与人之间亲密的关系中,友情似乎是最脆弱的一种,它远不如我们和父母、伴侣或孩子的关系那样紧密。

对于朋友关系,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抉择”似乎都更容易做出,也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冲击,比如我们可能因为到新的城市工作而被迫疏远或失去原来的朋友。

不过,也有人说,相比起任何一种其他的亲密关系,友情带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快乐,人们也可能在朋友关系中做出更高程度的自我暴露,比如一些不能和家人分享的挫折和辛苦,或者伴侣不愿意/无法一起参与的小众兴趣爱好等等。

可以说,朋友关系能够满足人们更加多样的需求。

朋友、友情,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不同的人对于朋友的看法会有什么区别吗?我们拥有的朋友和我们所感受到的孤独,究竟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有人针对近3万人展开了一场关于《成年人友谊》的问卷调查。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每十个人中,就有1个人没有“挚友”

1

在调查中,给大家定义了4个层级的“朋友”关系。在这些朋友关系中双方的亲密程度由低到高,如下:

· 熟人(Acquaintance);你们之间因为某些原因认识,再见面时也许会打招呼或点头示意。如果聊天,你们会谈论一些宽泛的话题,比如附近有哪些餐厅不错等等。双方保持着友好的距离,你们不会喜欢或者讨厌对方——在你们的关系里鲜少有个人感情的代入;

· 普通朋友(Casual friends);你们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相比熟人,你们会聊一些个人层面的话题,比如对某件事的看法,不过,你们并不会为了对方而特别安排见面的时间;

· 好朋友(Good/close friends);你们的感情更为亲近,不仅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或目标,你们还会花时间在彼此身上,在彼此面前你们也会觉得很放松。你们互相之间会给彼此提供建议或帮助。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层级的“朋友”,是人们平时花最多时间相处的朋友;

· 挚友(Best friends);你们之间有着更深的承诺(这些承诺未必是表达出来的,但在心中你们都这样看待彼此的感情),你们知道对方会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也知道在自己做出一些决定的时候对方会无条件地支持或者理解你。你们互相见证过彼此的成功,也曾相互陪伴着走过人生的低谷。

在这次参与调查的人(N=28319)中,有超过50%的人,他们的普通朋友的数量在10个以上,而“好朋友”在这个数量级的人就明显少了很多,75%的人,好友的数量都不足10个——“我有很多好朋友”这样的话,可能真的是属于童年的。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在最为亲密的“挚友”的数量上,大多数人都只有1-3个(63%),另外,还有13%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挚友(注:以调整后填写问卷的人计数,N=15451)。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那么,异性之间会有深厚的友谊吗?14%的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N=13417,即在“挚友数量非零”的人群中,下同),人群中这14%的人,他们的挚友是异性。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不过,和人们所普遍认为的有所不同,人们与挚友的联系频率并不少(“联系很少依然是挚友”可能也只是个传说),甚至还颇为频繁——有67%的人与挚友联系的频率是一周1次或者更为频繁,其中,21%的人甚至每天都保持与挚友的联系。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人们与挚友的频繁联系,或许,也说明了两个人能成为挚友,这份友谊也是需要时间和经营的。大家结交到现在这位挚友的阶段,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人(92%)和自己的挚友是在上学期间结识的。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另外,在所有参加此次调查的人中,大家主要喜欢通过3种方式交朋友:

1)有52%的人在上学/培训的过程中交到朋友;

2)有21%的人喜欢通过一些兴趣活动交友;

3)还有11%的人则是在朋友的聚会上容易交到朋友。

4)而交友软件并不一定能交到友,只有5%的人通过软件交友。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Mendelson与Aboud(2012)将人们对于朋友/友情的需求归为六大类,我们希望:

· 陪伴(Companionship);

· 帮助(Help);

· 亲密(Intimacy);

· 可靠(Reliable);

· 自我肯定(Self-validation);

· 以及,安全感(Emotional security);

而在此次调查中,大家对于朋友,最看重的是“能否在对方面前做真实的自己”。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在了解了整体情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朋友/友情”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到底有什么不同。

不同阶段朋友数量级相当但,友情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2

虽然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所拥有的朋友的数量级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朋友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对于尚未成年的人(18岁以下的受调查者)而言,他们最看重的是“对方是不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而对于已经成年的人而言,他们最看重的是“是否能在对方面前做真实的自己”。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此外,相比起成年人,那些尚未成年的人们也更看重朋友能否给自己提供及时的建议、帮助或指导,以及“当自己去到一个新的环境,朋友的存在会让自己感到安全”。

此外,不同性别的人对于朋友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比起男性和女性群体,性少数人群(性别为其他的人)在交朋友的时候,更加看重“双方价值观的契合”以及“在对方面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在朋友能否给自己安全感和朋友是否值得依靠这两方面上,女性则比其他两个群体更加看重。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我们感到孤独但却并不想要更多的朋友?

3

在问卷的最后,我们使用了Gierveld与Tilburg的“孤独量表”来调查大家在整体上的“孤独感”。

结果发现,拥有朋友的数量的确与我们的孤独感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拥有的朋友数量越多,孤独感越低。并且,拥有挚友的数量要比拥有的朋友/好友的数量对孤独感的影响更大(图中折线的斜率)。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不过,我们还发现,尽管我们感觉孤独,但我们却并没有那么想要有很多人在身边。拥有朋友/好友/挚友数量少的人,感觉到孤独,但比起那些朋友多的人,他们却并没有那么渴望会有很多人在身边的感觉。

1/10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没有挚友”|孤独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通病

这或许与两种失望感有关,一种是对他人的失望,另一种是对自己的失望。

如上文所提到的,大家在交朋友的时候十分看重“能在对方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对方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以及“双方的价值观契合”,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会认为要找到“很多”这样的人是不现实的,与其有很多不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在身边,不如与孤独感共存——这便是我们对于他人的失望。

又或者,人们有时候会主动寻求孤独,这可能是出于人们的一种“自我攻击”的内在动机,来自于内心羞耻感强烈的人,他们希望以寻获孤独来自我惩罚,用孤独来印证内心对于自己“不值得”、“配不上”的想法。我们主动寻求孤独,也可能是出于我们对自己的失望。

你是否曾经疑惑,那些年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是不是到头来都会走着走着就散了?或者,你是否曾经相信,好朋友就应该是“即便很长时间不联系,再见面也一定毫无罅隙”,又或者,你是否也曾经以为自己并不需要朋友?

如果看了这些数据,你想要找回那些失散的人,或者你觉得想要花点时间去维系你们之间的友情,那么以下两点是你可以试着去做的:

· 主动了解Ta的近况。

· 进行深度的互动。

读完今天的推送,你想起了谁?你们有多久没有联系过了?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Ta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