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霾,「德州藍」後來居上

曾因重汙染天氣而被環保部約談,如今成為了環保工作的“典範”,去年12月22日,更是引得“2+26”城市集體來取經。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德州市華麗轉型,環保部門是如何創造的生態環保 “德州模式”呢?

科技治霾,“德州蓝”后来居上

說起霧霾,曾經是德州人的“心肺之患”!大氣汙染治理迫在眉睫!戰役打響,環保部快速響應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精心組織全國1500餘名優秀科學家,成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聯合攻關中心”, 針對京津冀 “2+26”個傳輸通道城市,成立28個跟蹤研究專家團隊,深入一線,全面啟動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一市一策”研究。 環保部確定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為德州市“一市一策”跟蹤研究牽頭單位。院長、教授第一時間帶隊與德州市政府對接進駐德州。

科技治霾,“德州蓝”后来居上

閃電專題 | “2+26”齊聚德州 一市一策守衛藍天

上海市環科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李莉介紹:“工作組進駐德州以來,對當地工作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科學研究、支撐環境管理決策等方面。”

科技治霾,“德州蓝”后来居上

面對德州當地汙染物排放處於高位,燃煤、揚塵、尾氣、低小散等汙染問題交織,科研力量和技術設備不足的現狀,工作組調配了先進儀器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內和德州共同組建了由固定站觀測、走航觀測、微站監測以及垂直探測等組成的天地空一體化綜合觀測平臺,開展重汙染成因跟蹤研究。為了追溯大氣汙染的來源,工作組在德州佈設了三個點位,每天對大氣PM2.5樣品進行採集和實驗室分析,摸清PM2.5的關鍵組分和汙染來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跟蹤組的研究成果,工作組提出的揚塵汙染防治和柴油車限行,一行一策,一區一策,機動車汙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相繼被德州市政府採納。

科技治霾,“德州蓝”后来居上

“方向對了,不怕路遠。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但是隻要我們堅守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總有迎來綠水青山的那一天。”德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表示。

科技治霾,“德州蓝”后来居上

德州市已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的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分成的8條工作戰線上也各由一名市級領導牽頭,統籌協調推動環保工作。此外,市縣兩級政府的環保工作均由市縣長直接分管,將各級領導幹部的生態環保責任壓實。同時,各級紀檢監察部門針對環保領域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堅持“一案雙查”,強化監督問責,僅2017年就依法依紀追責472人。事雖難,為之可成!德州市大氣汙染治理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2017年德州市PM2.5濃度同比降幅18.5%;獲得山東省藍天增幅、PM10降幅、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幅度、省級生態補償資金四項第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氣汙染治理的“德州模式”已成範本,迅速在“2+26”城市乃至全國生根發芽。

科技治霾,“德州蓝”后来居上

德州市政協委員侯曉軍介紹:“環保部門積極作為,加大環境汙染的治理力度;市民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碧水綠地、天清氣朗,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

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德州模式”將繼續引領砥礪前行,讓藍天白雲常駐祖國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