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月餅一般是什麼餡的?

KALA331


月餅的歷史最早只能上溯到明朝,明朝以前是沒有的。

現存文獻中,明朝太監劉若愚的《酌中志》提到過一款大月餅,七八斤一個,餡兒是豆沙,可見豆沙月餅歷史悠久。

到了清朝,老玻璃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了一款劉方伯月餅:

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這裡的“劉方伯”是江寧布政使劉嶟,袁枚去他家吃過月餅,用山東精粉做皮兒,用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冰糖、豬油做餡兒,這款月餅實際上就是現代人罵得最厲害的五仁月餅。

前年我給《隨園食單》做注評,出了一本小書,在出書過程中發現,袁枚這個雙性戀老玻璃多次提到核桃仁餡兒的點心,估計他對五仁月餅應該也是很喜愛的。

清朝以後,民國前期,月餅款式驟然增加,凡是你能想象得到的餡兒,那時候都有人做。

舉個例子,廣州陶陶居1933年中秋節推出瞭如下二十多款月餅:

陶陶可觀月,鮑魚餡兒

七星伴月,椰蓉餡兒

陶陶居上月,蓮蓉餡兒

桂子蟾蜍月,五仁餡兒

四黃蓮蓉月,蓮蓉蛋黃餡兒

蟹黃蓮蓉月,蟹黃蓮蓉餡兒

核桃燒雞月,五仁燒雞餡兒

冬菇鴨腿月,冬菇鴨腿餡兒

雞油雙黃月,蛋黃餡兒

金風臘腸月,臘腸餡兒

銀河夜月,板鴨餡兒

西施醉月,奶油餡兒

金腿香月,火腿餡兒

金銀叉燒月,豬羊肉餡兒

精品蓮蓉月,蓮蓉餡兒

鮮奶椰蓉月,奶油椰蓉餡兒

五仁上甜月,五仁餡兒

什錦上鹹月,火腿餡兒

杬仁棗蓉月,棗泥餡兒

南乳香肉月,腐乳餡兒

蓮子椰絲月,椰蓉加蓮蓉餡兒

杬仁鳳凰月,燒雞餡兒

由此可見,八十多年前的月餅款式非常豐富,前輩們開發月餅的想象力之奇特,甚至超過了現代。

來吧,讓我們創作一款魚香肉絲餡兒的月餅吧!


開周說宋


古代的月餅沒有研究過,但是民間傳統手工月餅,應該就是沿襲了古代的製作工藝吧。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那麼月餅也就有很多的品種了。像南方的玫瑰花月餅不錯,只因雲南盛產玫瑰花而得名;北方的五仁月餅也很好吃,當然是我們北方盛產花生,芝麻,杏仁,瓜子等較多了!我知道我們本地的月餅製作方法就很多,最早的記憶是過八月十五時母親給我們烙的骨錐,很簡單的一種做法,就是把面內加入花生油,花生碎,芝麻,糖什麼的和在一起,面要和的很硬,再擀成薄圓片,鍋內烙熟即可。後來工作了,又學會了工作住地的酥皮月餅。




梅園香雪


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湯圓,一樣是民間傳統的習俗。皓月當空,月餅賞月談天說地,天倫之樂團圓的象徵。月餅原稱小餅沿傳下來是早人在中秋這天用來祭拜月神的供品。早餅餡有芝麻,核桃仁花生為月餅製作增加了一些輔料製作圓形,象徵天地方圓,名曰,月餅,中秋吃月餅在民間逐漸流傳,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後祝頭條好友們,中秋月圓家團圓!





江南江東十


又到一年中秋節,該到吃月餅的時候了,那就說說古代月餅那些事,我國古代的月餅沒有餡。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月餅是用來祭祀的。

人們在懵懂時期看到月圓月虧,月亮能大能小,感到神秘好奇,不知到其中的奧妙,因為相信宗教謎信,古代人認為月亮是有生命的,經過祭祀能讓月亮天天圓,就炕成圓圓的大餅,在月圓的夜裡獻上祭祀,留住圓月讓它每天晚上都能明亮圓圓的掛在天上,給人們永遠都帶來光明。

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大餅祭祀太浪費,就改做小餅,在餅上攘上沗,稷,麥,菽,稻,等五穀,在碩果累累的金秋十五月圓祭祀時代表豐收,團圓。

我國古代的傳統餡的月餅起源於唐朝,盛行與宋朝,人們把五穀改為五仁,是核桃仁,花生仁,瓜子仁,麻仁,杏仁。

把它們用麵皮包在心裡,既好看,又便於攜帶,這些就是古代月餅餡的來歷。


張峰149764346


胡餅可看做是月餅的前身。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芝麻,胡桃做餡,曰“胡餅”。

北宋蘇東坡曾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其中的“小餅”即“月餅”,“酥”指酥油,“飴”是麥芽糖,當時的月餅餡含酥油和糖。

到了明清,有關月餅的記載越來越多,清代的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就寫道:“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

發展到了今天,月餅餡料種類更加豐富,經典的五仁餡、棗泥餡、豆沙餡、蓮蓉餡、鳳梨餡、紫薯餡等......


小豬吃飯121


果蔬月餅:主要是果蔬,餡心滑軟,風味各異,餡料有哈密瓜、鳳梨、荔枝、草莓、冬瓜、芋頭、烏梅、橙等,又配以果汁或果醬,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風味。


大樂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