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生活,该不该以“兼职”过日子?

大学与社会的距离,就是短短的几年。

不知上大学时候的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据数据统计,18年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一个月的开销至少在1300元,三四线城市的高校花费也有1000元左右。这其中包含了正常的饮食消费和外出休闲。

在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其实学校食堂的花费相对还是较低的。一餐7至9元,就能解决正常的温饱。但如果真正要算起来,休闲外出的费用才占了消费支持的大头。大城市随便看一场电影,少说也要40元。再加上外出的一餐饭,一次出行没有100元好像都不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但不是所有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有1300元,因此为了满足日常的开销,兼职就成了一个最好的办法。但兼职与学业的冲突,却是近几年大学生值得深思的问题。

还记得第一次做的兼职,当一个服务员,辛辛苦苦帮他人端茶倒水,忍受顾客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当一个推销员,顶着烈日向他们推销稀奇古怪的产品,最后却换回一个白眼的事情。这些,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不同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生活的滋味。但工作的时间久了,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大学的生活,该不该以“兼职”过日子?

上面举得两个例子是体力劳动,也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提到的内容。大学眨眼而过的四年,头等要事自然是学习。但不少人却是本末倒置,将兼职放到了首要的位置。诚然每次领到薪水的感觉很好,这是你的劳动所得。但长远来看,这却是一次不恰当的取舍。

经济学中最经常讲到收入与成本的关系,其中体力收入和脑力收入的差距是巨大的。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绝不是只是会用肢体蛮干的人。现今社会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对智慧的运用。

如果大学四年都在做这些无谓的兼职,毕业后你的能力与实力是什么?你凭什么能在众多简历中脱颖而出呢?

大学的生活,该不该以“兼职”过日子?

不少人看到这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出来兼职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开销。连吃饭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学习?但大数据给出的答案是:更多人兼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娱乐休闲,而不是基本的温饱问题。

90%以上的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是足以满足正常饮食与消费的需求。满足不了的,往往是娱乐这方面的需求。或是片面的追求奢侈生活,而与实际消费能力相违背。

虽然高中老师常说进入大学就会轻松很多,但实际是进入大学不是意味着进入了象牙塔,就可以尽情的放松和享乐。而恰恰是大学,最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学四年有人拿了各种证书和比赛奖励,有的人却因为挂科过多而拿不到毕业证书。这些距离,在工作后更是难以缩短。

想象一下,每天辛苦的工作,回来的时候你真有精力学习吗?辛苦一天往床上一躺,便刷起了抖音视频,看起了电视连续剧。这些,都是现在大多数白领的生活写照。

大学的生活,该不该以“兼职”过日子?

毫不夸张的说,学习就是一个长期回报的过程。诚然短期的收益是很小的,但长期的积累,却能形成巨大的力量。短期的体力劳动变现很快,但长此以往价值却是越来越低。

小白从不反对大学外出兼职,这个确实能提早体验社会,接触社会。但小白反对的是把精力都放在了体力兼职这里,白白花费了四年的学习时光。当踏出社会后,后悔莫及才是真正令人惋惜的地方。

现在依靠体力劳动赚取的3000元,确实能极大提高大学生生活的质量。但在真正接触社会后,只赚取3000元是不可能满足生活的。而不少人那时才发现,自己的价值好像就与3000元画上了等号。

大学的生活,该不该以“兼职”过日子?

因为在大学的时光里,并没有学习到与未来就业有关的内容与技能。所有的时光,都在娱乐与兼职中度过。

当然,如果兼职工作是与未来的工作导向有关的,那小白是大力支持的。譬如某些人未来的就业导向是数据分析师,那么就可以提早接触数据分析类型相关的工作。对视频剪辑感兴趣的,也可以学习一技之长。

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渴望在未来能够大展宏图,做出一番事业。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发展,这是不少人的通病所在。

大学的生活,该不该以“兼职”过日子?

这里是财经每日说,对于大学的“体力兼职”,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