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主权货币的战争

美国将使用所有可以用的工具向中国贸易施压,中国的政策导致了全球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当,让所有国家都变得更加贫穷。——2017年 罗伯特.莱特希泽

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主权货币的战争

中美贸易战最近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中美贸易严重不平衡,据美国商务部2月6日公布数据认定,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高达3752亿美元。于是特朗普政府不淡定了,挑起了中美贸易之战。其实这些都是浅层面的理解,中美贸易战的实质远远比你们想象的大,关于主权货币之争,争夺世界货币主导权。

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主权货币的战争

一、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开始了打地鼠行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打残了,英镑霸权顺利交接给远房表亲--美元。当然,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锚是黄金,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背后的实质是美国科技,军事实力,制造业,美国政府的公信力作为背书的。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是因为二战时期,几十万美国大兵长眠于欧洲这块大陆。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金这个锚越来越不稳定,而且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具体的事件是“越南战争”之中,美国变得虚荣,发生了挤兑黄金的事件。全世界都拿着美金到美国兑换黄金。这个危急时刻,体现“美国的王霸之气”,不认账,耍赖。美元和黄金顺利脱钩,寻找新锚的载体是石油。

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主权货币的战争

当然美元霸主地位一直也有挑战者,所以美国这些年来一直玩一种“打地鼠”的游戏,谁冒头就敲打谁。美国人在过去20年内发动过十次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背后有着一个根本性的原因——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最明显的就是美伊战争,很多吃瓜群众都以为美国想要侵吞伊拉克的石油,其实不是的。背后的原因就是萨达姆宣布石油和欧元挂钩,石油用欧元结算,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美国果断出兵,不过全世界人民反对,也要开战。因为这是触及到美国核心利益。

二,金融战略拖垮潜在对手

金融战也是一直不断,欧元区成立之后,美国设下了一个定时炸弹英国。欧元一直就没有安宁过,本身欧盟是十几个主权国家的拼在一起的,效率不高,向心力不强。弱一点的国家,经常会被美国盯上,比如“欧猪五国”。其次,英国的英镑还存在,美国随时可以通过英国敲打欧盟。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人均GNP一度超越美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日元对美元开始大幅升值,日本大喜过望,全世界买买买,大量海外收购以及投资,成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亚开行”,在东南亚产业布局,吹高日本房价。大家知道,到了1995年,日本GDP一度达到美国GDP的70%,就是从签了广场协议之后十年吹大的泡沫。当这个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开始了失去的N多年之旅。

同理,对待前苏联的手段更为丰富多彩。金融的,地缘的,军备的..十八般武艺全用上,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打经济战,“军事竞赛”的本质就是烧钱。前苏联重工业发展优先,轻工业停滞不前,头重脚轻,硬生生被美国拖垮了。

3,全球收割羊毛

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其实是以石油为锚,美国公信力作为背书的世界货币。好处就是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玩“割羊毛”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开始是先量化宽松,放出鱼饵,通过大量印美钞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给全世界。量化宽松几年以后,鱼把鱼饵吞到肚子里了,就开始收线“加息”。美联储加息的本质就是加速美元的回流,就是一个割羊毛的过程。当初你们借贷美元是量化宽松的时候,低利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加息的过程中,美元走强,其他货币贬值,全世界恐慌,加速了美元的回流。当初借贷美元的公司企业,国家,你得还债不是?那美元投资下去也不是马上就能创造利润出来的。还不起?可以,拿你最优质的资产超低价抵押。不还,揍你?这套游戏的整垮了拉美经济,留下一个经济学专用名词“拉美陷阱”;打垮了东南亚,当初的亚洲“四小虎”被打回原形,变回猫了,亚洲“四小龙”,除了香港有中国政府托底,其他都变成了虫;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开始防水,转嫁危机,结果欧洲动荡。从头到尾,美国只是印了一堆纸币,换回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这就是美国一直要维护其美元的霸主地位原因。

此外,还通过经济制裁以及操纵大宗商品等手段。打击伊朗,俄罗斯,遏制中国发展。

4,中美为什么会发生贸易战?

随着中国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中心,形成了超级产业链以及超级大市场。付出了大量的血汗以及环境的代价,中国制造从最底层的苦力活开始,慢慢完成产业升级。从低端到中端升级,再到目前部分高端制造业的国产化。相对而言,其他国家产业空心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以欧美为主目前来说还是控制了大部分制造业的上游,核心技术还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不可忽视的就是随着中国经济体不断的增长,中国制造由于背靠市场以及超级产业链的优势,中国制造技术的升级迭代太快。欧美一百多年工业化水平才能迭代出来的技术,在中国可能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进化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欧美的恐慌。西方一直强调的“中国威胁论”,这个理论终于有了例证。最近,连一向和中国交好的德国,也发出了“警惕”中国的声音。

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步展开,人民币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当然,然后新生事物都会显得很无力。欧元,英镑,日元国际化都不算太成功,美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放心。往深处想,货币的本质就是购买力,欧洲,日本在制造业的某些领域都有其核心竞争力,英国是美国的表亲,又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金融方面非常成熟。如今的中国制造,基本上可以满足全球需求,持有人民币完全能够购买到你想要的任何商品和服务,这在工业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如果人民币是以中国制造能力以及基建能力为锚,那么全世界会更容易接受人民币而不是美元这种相对来说实际意义没那么大的货币。

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主权货币的战争

由于中国这个国家太大,军事实力相对较强,美国不可能像对付其他国家那样子直接出兵入侵中国本土,直接把你打趴,只能在中国周边搞一些手段恶心一下中国。其次,中国的金融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封闭的,金融战搞不了。再次,由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美国想割羊毛也没那么容易。2017年,全世界都说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会无限接近破七,结果从年头的6.9几直接到年底的6.2.,美联储加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外汇都是中国制造的工业品换回来的,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也算是割到一些羊毛了。最后是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为定价权的,美国也想在这方面遏制中国。但是中国绕开防线,走最原始的的办法,以物易物。我帮你搞基建,发展经济,你给我石油,铁矿,煤矿等资源。相对于这么个无解的题目,美国只好祭起了“贸易战”这面大旗。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逐步取得成效,人民币会逐渐走强。我们初中学到的内容是,人民币走强会对出口不利,其实大家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如果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逐渐从1:6走到1:3,甚至1;1,你可能会觉得世界各国都不会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但是大家的假设是以美元为结算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反过来想,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呢?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出口出去的产品并没有升值,其实原价是保持不变的,当然这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这次美联储加息回流的过程中,中国损失了大量的外汇,但是保住了人民币的坚挺,这给全世界一个信心,可以持有人民币,我想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不当之处,欢迎指出。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期待你们的参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