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下班途中,刚进入职场的小白,23岁,95年生人,兴冲冲地向自己的上司推荐这部综艺节目,想找点工作之外的共同话题,却陷入了“尬聊”……

58集团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95后求职人群占到总求职人群的32%,已成为劳动力求职市场的大军,这些95后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当90后员工管理议题还在被热议,95后员工也涌入了职场。

如今,“全年龄”正成为职场新常态: “站好最后一班岗”的50后、职场骨干60后、职场中坚70后、职场主力80后及职场新人90后,各个代际的员工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特征,特别是95后员工带着独特个性席卷而来。

“不安分”的95后女性V.S.愿意回归家庭的95后男性

在2018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中国与欧莱雅中国联合发布《2018女性形象认知与家庭事业观调查》显示,从70后到95后,中国女性越来越追求事业发展,95后的女性的性别认知与其它代际的观点显著不同,更看重经济独立、个性独立,并不安于做个“好妈妈好妻子”,近八成向往“经济独立女强人”或“特立独行酷女人”。而男性代际之间的观点几乎没有变化。

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在女性独立意识大踏步向前时,95后男性则延续了前辈对“贤妻良母”的理想角色的认同。尽管如此,95后男性同时表现出对女性追求事业的支持,超六成的95后男性表示愿意在必要时回归家庭“大后方”。报告显示,79.5%的人身边有“超级妈妈”,同时,66.5%的人身边有“超级奶爸”,“超级奶爸”们表现出 “责任心”、“担当”、“耐心”等特质。

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95后员工:理想和现实都很重要

近日,58集团联合腾讯发布《2017-2018年度中基层求职者行为特征研究》,对95后新生代求职者进行了专题探讨。报告显示, “兴趣爱好”已成为95后求职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58集团的调研报告显示,95后求职考虑的主要因素除了薪资和职业发展外,更愿意为了兴趣爱好而工作。相比于其他年龄段求职者,对于薪资、福利等物质待遇,95后更重视对情绪释放、自我表达、精神自由的追求。

中国的“圈一代”

脉脉数据研究院职业数据报告白皮书秋季号对352 574名95后职业行为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并对其中部分95后员工和用人企业进行了访谈。综合大数据分析、调查和访谈,脉脉数据将95后定义为中国的“圈一代”。

相对于90后,虽然仅相差5岁,但多个研究报告发现, 95后具有更与众不同的特点, 95后可以被定义为中国的“圈一代”。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的定义,首先,圈代表@,95后是从一出生就成长在中国互联网兴起的年代,知识和内容获取的便捷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另一方面,圈代表“圈子”(Circle),这是被圈养的一代,社交网络和移动应用(APP)极其发达,然而人与人的亲密度和信任度,却越发疏离,呈断崖式下坠。同时,圈代表圈层,95后是兴趣圈层极度分化的一代,圈层之间的隔离度要远远大于重合度,他们在自己的圈层里,享受“小众”的乐趣。

在职场前辈们的眼中,95后新生代是孤独感、表达欲集于一身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着更为独特的“自我”;对于95后员工来说,服务业、金融业、互联网行业是主要的就业方向;同时,对于95后一代而言,他们不喜欢效率低下的加班,近27% 的95后员工喜欢弹性工作制度,更喜欢灵活的工作时间。

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职场圈:不安分的中国“圈一代”

网红的崛起

根据《QQ浏览器大数据:谁都无法代表95后》显示,服务员、行政文员、公务员成为95后最不喜欢的三大职业。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上,54%的受访者渴望当“网红”,排在其后的是配音员、化妆师、专业角色扮演者(Coser)、游戏测评师等职业。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新生代的就业思维,更推动新生代们去尝试更多“另类”新职业。

但是从本质来说,相对上一代网红,“新网红”绝不仅仅是在社交平台有人气,能够将人气变现的个人,更是具备辨识度的技能者。

热衷亚文化

正因为这群年轻人有着自己的“圈层”, 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文化”,当企业宣传部还在喊着那套企业口号,殊不知,这一套价值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新生代员工管理。在新生代员工中间,他们对传统价值观没有表现出激情,而是表现出一定的消极。这些年轻人有一套属于他们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兴趣范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