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怎样才能做到“一针见血”?

实习生静脉采血、打静脉留置针等穿刺性的操作,往往很难做到“一针见血”。

虽说“熟能生巧”,但是由于临床操作不熟练,加上自身紧张、患者家属质疑等原因,提高操作成功率迫在眉睫。

下手之前,有哪些必须要把握的穿刺知识点或者技巧呢?

实习生怎样才能做到“一针见血”?

一、紧

一定要绷紧皮肤再进针。右手集中注意力把握进针角度和方向的同时,也要兼顾左手绷紧皮肤的作用。

绷紧皮肤能清楚地看到患者血管的走向,绷紧皮肤也能减轻患者被穿刺的痛苦。

打针不只是要关注自己持针的那只手(大部分人习惯右手拿针),有时候忘记“左右开弓”,左手一松,血管一溜,全功尽弃。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要等到大部分硬针、全部软管部分进去血管以后,相当于针在血管移动幅度不会太大。

二、调

一般来说,顺利的话是“一针见血”,那万一持针继续前行,仍然没有见到回血呢?那就是没有打中了。

这个时候很慌?不怕,不如调整角度试一试。

很多时候血管走向跟操作者自身角度不太相符,加上视觉偏差,“下手”那一刻可能稍微偏移了预定的血管走向。

这个时候可以试试退出一部分针头,再重新进针,进行微调。静脉采血和打留置针都是同理。

三、说

我们常常会遇到不愿意给实习生打针的患者,作为护士真的很无奈。

如果不是患者执意要求年资高的护士来操作的话,还是可以让实习生操作的,这个时候要靠“说”来打动患者,以消除顾虑。

“我们老护士都是这样过来的呢。”

“她实习生也打过很多次针啦,不怕,而且我在旁边看着呢。”

遇到血管细而且难找的,可以先打个“预防针”:“阿姨,你这血管有点难打哦。”

最后即使真的没有打中,患者也不至于破口大骂。

有些患者也不是那么固执难搞的,重要的是自己态度要诚恳,操作要严肃认真,这样患者也能信赖操作者。

有些还会鼓励安慰实习生呢。

另外,要固定安置好患者手臂,避免滑动,自己也不要手抖。

最后,还是要多思考,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一针见血”?

下次操作要注意什么?还可以拿止血带模拟血管,回家练练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