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有多少年歷史?

寒鯤


這是寒鯤【城市歷史年數】系列回答的第八篇文字,往期已回答城市依次有:太原、九江、武漢、南寧、福州、海口、大同。本系列回答從歷史地理視角出發,探究各個中國城市的“城建起始”、“區劃始置”與“今名始用”,也即從這三個方面探究城市的城建歷史有多少年、設置郡縣有多少年,現用名第一次出現到現在有多少年,以及現用名持續至今又有多少年。為您理清繁雜的地名流變,揭示一個更加立體多元的城市歷史年數。

這次寒鯤就對“臨汾”展開一番解析。

陶寺

2015年6月21日,中國社科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國新辦舉辦山西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宣佈,“堯都平陽”正在走出傳說時代成為信史,堯舜古國文明不再是傳說,多年考古形成的一系列證據指向陶寺很可能就是堯的都城。簡言之,以陶寺為中心的一片區域,極有可能正是陶唐古國所在。陶寺遺址的絕對年代為前4300年至3900年之間,那麼可以說,臨汾地區形成遠古華夏文化源頭之一的歷史有(2017+4300=)6317年

平陽

陶唐古國曆經夏商,直至西周初年三監之亂時期,被周室的叔虞所滅,叔虞因此而封唐,燮父自唐遷晉,晉國由此而來。春秋時期,晉獻公主政,兼併周邊邦國,位於洪洞附近的楊國便在這晉國的第一波擴張攻勢中被滅掉了。滅楊之後,晉獻公將楊地分給亡弟伯僑

的後代(公元前660年前後),從此羊舌氏便成為晉國的一個卿家。平陽最開始便是羊舌氏營造的一處食邑,直至公元前514年,羊舌氏與祁氏一道在政治鬥爭中敗亡,平陽也便首先流轉到趙氏的趙朝手中,而後沒幾年便流轉給了韓氏。公元前497年,韓貞子遷居平陽,方才以平陽為韓氏主邑,直至公元前403年,韓國遷都陽翟。

秦漢以降,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縣”取代了“邑”,成為華夏行政區劃的基本層級。平陽便在漢初被設置為“平陽縣”,先後隸屬於兩漢河東郡、魏晉平陽郡、北魏唐州、北齊晉州,直至隋朝,方才被改名。

所以,臨汾市區範圍的建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羊舌氏時期,也即

臨汾(平陽)的建城史有(2017+660=)2677年。而臨汾地區設置縣級行政單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初,也即(2017+201=)2218年

臨汾

公元583年,隋朝在統一中國前便開始了“省幷州郡”的改革,以消除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與分裂而設置得過於冗濫了的基層州郡。平陽縣便在這次改革中,被改名為臨汾縣,平陽縣的上級政區也被改名為臨汾郡。

在隋朝以後的歷史長河中,雖然臨汾郡又被改名為晉州與平陽府,但臨汾縣的名稱一直沿用,從未中斷。所以,“臨汾”之名用於如今臨汾市轄區的歷史有(2017-583=)1434年

綜上,關於“臨汾”,其自文明肇興以來有多少年,其城建以來有多少年,其設置縣級政區有多少年,其名稱始用有多少年,便都已理清楚了。如果您對歷史地理小知識乃至於其他門類的國史小知識有興趣,

歡迎關注頭條號寒鯤


寒鯤


不知道您問的是那種類型的歷史,下邊我就全部都列出來了!您自己看一下

臨汾最早的丁村文化遺址歷史是10萬以前

  丁村人  大約10萬年以前,臨汾就有“丁村人”繁衍、生息。1954年,在襄汾縣城南丁村一帶的古代汾河砂礫層中發現了3枚十—二三歲兒童的牙齒化石,2000餘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與丁村人同時生存的28種哺乳動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點發現了1個兩歲幼兒的右頂骨化石。專家斷定,丁村人的體質形態比北京人進步,時代晚於北京猿人而早於新人,是介於北京猿人和黃種人之間的中間環節,具有與現代人相似的性質。丁村人使用的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類型有厚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狀器和石球,比較規則定型,用途已有明顯分工。尖狀器是丁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器類型,稱為“丁村尖狀器”。丁村人生活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那時的氣候溫暖、潮溼,汾河水大而清,兩岸有寬闊的草原,山上有茂密的森林。丁村人在同大象、犀牛、熊、鹿、羚羊等動物的鬥爭中生存著,過著狩獵和採集的集體生活。生存的需要,不斷提高著他們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的足跡遍及整個汾河流域。

臨汾最早的遺址棗園稼穡大約7000餘年

  大約7000餘年前,從歷山轉輾而來的一支群體,落腳在翼城縣北撖鄉棗園村由於這裡優越的生活生產環境,導致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一產生了原始的種植業,發明了半地穴窩棚式房子。他們放火燒荒,開闢田園,種植粟黍,挖制窖穴,貯存糧食。終於成為一支比較興旺的部落群體。1991年5月,在棗園村發現了這一遺址,面積20000平方米,出土遺物以生活用陶器為主和少量生產工具,收割禾穗的石刀,脫殼去皮的石磨棒,以及在陶器上留下的穀粒遺痕。棗園稼穡是山西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折射了人類先民最早的農業生產實踐活動。

臨汾最好的唐堯建國大約4500年前

  大約4500年前,臨汾盆地分佈著一支獨立的古代居民,在中原地區確立了統領諸方國的特殊地位,即陶唐民族。據史籍記載,堯“封於唐”,“遊於陶”,又稱陶唐氏,“堯治平陽,統天下四方”。1978年,在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處佔地4萬平方米,包括若干氏族葬區的墓地。從葬制、葬具、殉葬品顯示出的差別表明,當時已步入文明社會階段。陶寺遺址還發掘出了部分先民的大型聚落遺址群,以及燒陶作坊、大城和小城遺址,出土了成套的禮樂器物,玉鉞、石磬、鼉鼓和象徵王權的彩繪蟠龍陶盤,表明這裡不僅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而且已經出現了中央國家政權。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教授概括說:“大致在4500年前,最先進的歷史舞臺轉移到晉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區文化以及東方、東南方文化的交匯撞擊下,晉南興起了陶寺文化。它不僅達到了比紅山文化後期社會更高一階段的“方國”時代,而且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群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於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確定了華夏的根基”。據《帝王世紀》載,帝堯元年為甲辰年,專家們依據不同的資料,運用不同的科學方法推定出同樣的結論:帝堯元年為公元前2357年。


愛我城市


歷史問題專家,(公元前583年,隋朝在統一中國前便開始了“省幷州郡”的改革,以消除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與分裂而設置得過於冗濫了的基層州郡。平陽縣便在這次改革中,被改名為臨汾縣,平陽縣的上級政區也被改名為臨汾郡。 在隋朝以後的歷史長河中,雖然臨汾郡又被改名為晉州與平陽府,但臨汾縣的名稱一直沿用,從未中斷。所以,“臨汾”之名用於如今臨汾市轄區的歷史有(2017-583=)1434年。)作為一個歷史問題專家,不但要認真,而且更要嚴謹!你不應該限制善意的評論,錯了就是錯了。是公元前583年還是公元583年,我雖然只讀過小學,但還是知道前後有別,也學過加減運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