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伦通”开始进入“试水期”,对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市场消息

8月31日,证监会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意在给“沪伦通”存托凭证业务涉及的发行上市、交易、跨境转换等行为提供具体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标志着“沪伦通”的推进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沪伦通”开始进入“试水期”,对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什么沪伦通

“沪伦通”主要以两地市场互发存托凭证(DR)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沪伦通”存托凭证业务,是指符合条件的在双方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基础证券发行人发行存托凭证,并在对方交易所上市。同时,通过基础股票和存托凭证之间的相互转换机制,打通两地市场的交易。相比沪深港通,在“沪伦通”下,产品跨境发行,投资者本地交易。

不同于沪港通是两地的投资者相互之间可以到对方的证券市场上直接交易股票,产品仍处于原证券市场,而沪伦通是将对方市场的股票转换成存托凭证到本地市场挂牌交易。沪伦通包括东向业务和西向业务。东向业务指的是伦交所的上市公司可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存托凭证(CDR),而西向业务则是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可在伦交所挂牌全球存托凭证(GDR)。

“沪伦通”开始进入“试水期”,对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沪伦通实际发行股份和数量要视企业需求而定,但基本前提是市值排前的沪市A股公司,例如内地银行、石油、保险等权重板块公司。而英方发行GDR将主要以富时100 指数成分公司为主,建议投资者关注富时100 指数内市值较大的行业龙头公司,相关公司包括荷兰皇家壳牌、汇丰控股、英美烟草、帝亚吉欧、阿斯利康、VODAFONE、GLENCORE、联合利华、巴克莱等。

“沪伦通”开始进入“试水期”,对市场又有什么影响?

根据申万宏源测算,假设富时100成分股全部在A股市场实现CDR的发行,5年总体融资规模为8800亿左右,年均融资规模为1760亿左右。而假设上证180成分股全部在伦交所实现GDR的发行,5年总体融资规模为8900亿左右,年均融资规模为1780亿左右。此一规模对照A股每日成交量比重偏低,但在两方面具有指标性意义,首先是境内市场对外开放更进一步,其次是资金流向也可作为市场判断参考,以沪深港通为例,自开通以来,沪股通与深股通每日成交量虽有逐步提高趋势,但目前也只占A股不到两成,但今年以来北上资金的逐步逢低买进,却是长期价值型投资人很好的参考指标,沪伦通开放后,以机构投资人为主的外资资金流向,也可提供境内投资人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