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對話中國電信:脫下傳統運營商外衣,打造萬物互聯的雲世界

前言:與人工智能一樣,物聯網的到來同樣掀起了科技新潮流:從智能手錶到智能音箱再到智能家居,你我生活中所有的必需品都開始朝著“萬物互聯”進軍。在這種潮流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物聯網中下“棋”,傳統運營商也不例外。但面對物聯網這盤大棋,傳統運營商將如何操作呢?本次我們有幸邀請了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政企客戶部副總經理王文東,對中國電信萬物互聯的雲世界進行簡單分享。

A: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政企客戶部副總經理 王文東

a&s對話中國電信:脫下傳統運營商外衣,打造萬物互聯的雲世界

Q: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城市大腦”項目?

A:完整的“城市大腦”應該能夠連接城市的各個信息點,實現智慧城市的萬物互聯,在此基礎上採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不斷實現城市運營的智能化。但目前市場所說的“城市大腦”,還處於狹義階段,基本上是基於物聯網點對數據的收集及部分分析,數據並不夠龐大,還處初級階段,更談不上數據的挖掘、智慧的運營。在此階段,由於中國電信有“五網融合”的優勢,就更能保證連接、保證安全可靠的服務。

Q:您剛才提到了“五網融合”這個概念,能否具體介紹一番?

A:“五網融合”其實是指光纖網絡、移動網絡(4G/5G網絡)、NB網(物聯網)、衛星網(天通)以及強大的接地氣貼身服務的人網。

首先是光纖網絡和移動網絡。電信的光纖網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及樓宇建築的所有樓層,以及社區的每個角落。而中國電信在移動網絡眾所周知,其3G、4G網絡的信號覆蓋完善、性價比高,語音流量親民價;其次是物聯網。我們已經迎來萬物互聯的時代,物聯網這個永不退網的網絡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識,用於永久實現物物相連;還有衛星網,可以這樣說,中國電信是唯一一家實現了近海地域與某些海域的網絡佈局;最後是人網。這是五網中最為強大的一環。無論是光纖網絡、移動網絡、物聯網還是衛星網,最後都要回歸人本體,需要人的支撐和維護。

歸根結底,中國電信的五網融合,就是要從末梢點出發,匯聚到中心,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Q:既已擁有極好的網絡基礎,並也涉足物聯網技術,那中國電信下一步將會如何佈局?有沒有什麼大膽的想法?

A:中國電信是最早完善聯網能力的公司之一,未來將從兩方面著手佈局。

首先將從三層面入手把物聯網技術做強做大,實現萬物互聯。第一個層面是基礎互聯。基礎互聯將對實時要求不高、數據量較小的小數據進行收集、傳輸;第二個層面則比基礎互聯的概念更大一些,解決數據量稍大、傳輸要求較高的傳輸工作;第三個層面將結合4G5G網絡,對大數據流進行實時傳輸。

但是,基於中國電信的網絡特點,中國電信將不完全依賴於無線傳輸。因為所有的無線最後都將歸向於有線,才能進行穩定的傳輸。所以中國電信推出某個解決方案時,該方案一定是一個基於有線、無線融合的方案,不會單獨為了物聯而互聯,這就追溯到中國電信正在佈局的雲網融合,用來解決資源的計算和存儲問題,達到一點觸發,多點備份,迅速進網,迅速使用資源的效果。

Q:在“感知物聯,智慧物聯”的趨勢下,您認為當前的物聯網可以在哪些領域進行落地?

A:在我看來,物聯網最簡單的落地領域應該是操作階段,例如現如今的抄表工作,這是其落地應用的第一步;其次,未來所有與安防安全相關的傳感器都將實現互聯;最後,從整個市場來說,不管是農業還是養殖業或者說其他行業,所有行業的感知設備都將實現“傳承”,所有的數據信息都將實現互聯互通。而此前安防企業所談及的智慧公安、智慧社區或其他智慧新概念,其實都是淺層次的物聯。

不過,在物聯網應用落地的道路中,所有的問題最後還得依靠技術來實現,隨著技術的發展,萬物互聯互通是可預見的事情,但技術的發展需要經濟進行驅動,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例如政府管理、行業管理以及自我管理等等。

Q:那您認為對中國而言,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得以萬物互聯?

A: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物聯網發展速度迅速,在未來3—5年的時間裡,中國將迎來大物聯時代。而大物聯的概念之後,下一步就是朝著智能物聯網方向進軍,此時所有的數據信息都已實現基礎互聯,但是那些應用先落地的物聯則取決於投入的落地先後,有錢才能物聯。同時人工智能將參與進來,對基礎數據進行訓練和分析處理。可預見的是,中國在數據訓練和應用領域將處於領先地位。

現在能肯定的是,五年之後,中國物聯網市場將進入智能時代。

Q:生態合作是促進物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那對於合作伙伴的生態圈建設,中國電信有何考量呢?

我們也同意合作能促進物聯網發展這一觀點,同時也希望能結交更多的合作伙伴,做到“一點出發,多點開花”的效果。但對於合作伙伴的可服務性和系統穩定性,我們將進行考究。

對於合作伙伴,我們認為要有想法,除了有將想法產品化的思路,還要擁有長遠的眼光,有營銷思想和前瞻性,用服務帶動發展,而不只是為了做產品、賣產品。

編後語:

物聯網究竟有何魅力,引得重資本紛紛向其看齊?在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通信學會物聯網委員會主任朱洪波的一席話或許可以解釋:“物聯網的發展,驅動了互聯網+產業的革命性變化:信息產業將從信息傳輸為中心向以智能服務為中心進行戰略轉移。”我們姑且可以這樣認為,物聯網促進了從“以網絡為中心服務”到“以服務為中心的網絡”的一場信息技術革命。

或許大多數人對中國電信的印象還停留傳統運營商身上,“網快、網好”也是給予中國電信最多的稱讚。但是,在物聯網化時代下,傳統運營商已不滿足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注重打破人與物之間的“交流”障礙,打造萬物互聯的新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