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數據喜人的呷哺呷哺這兩年都做了什麼?

前陣子剛剛發佈年中報、經營數據喜人的呷哺呷哺(以下簡稱呷哺),在上週末被爆出食品安全問題。據最新消息稱,有關部門責令涉事店鋪停業整改。

20年,覆蓋89座城市,如今的呷哺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企業?近兩年的升級嘗試,給呷哺帶來了什麼?

前段時間,呷哺公佈了年中報。

今年上半年,呷哺總收入為21.2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15.76億元),同比增長35.1%(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4.8%),稅前利潤為2.89億元,同比增長16.9%。同店銷售額增長7.3%,與去年同期的增速持平。


經營數據喜人的呷哺呷哺這兩年都做了什麼?


過去6年,呷哺營收均保持10%以上同比增速,繼去年上半年增速回升到高點(同比增長24.8%),今年又創新高。

呷哺方面認為主要得益於擴張新店。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團新開48間呷哺餐廳及7間湊湊餐廳。截止2018年6月底,呷哺有780家呷哺餐廳,遍佈中國14個省份的86個城市以及3個直轄市。湊湊餐廳有28家。

近兩年,呷哺的年度開店計劃均為每年100家新店(實際上更多),同時每年關閉門店約為25家,保持每年90家左右的門店增長。

由於呷哺集團大部分收入及餐廳盈利利潤均來自呷哺餐廳,我們來看看呷哺餐廳的情況。

今年上半年,呷哺餐廳的淨收入為19.0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3.9%(去年上半年淨收入為15.39億元)。顧客的人均消費由去年同期的47.2元增加至今年的52.2元。

可以說,除了新店,呷哺的業績還得益於升級改造的2.0門店,提升了客單價。

從這個年中報裡,我們能看到這個叱吒火鍋行業近20年的“老大哥”身上有諸多前瞻性,它的每一步創新,都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點。

主動“由快變慢”

通過升級讓漏斗變大

這裡簡單說一些背景。

1998年,賀光啟從臺灣引進的“一人一鍋”的快火鍋,在北京一經推出便風靡全城。因為人均客單價比較低,它迅速以秋風掃落葉的姿勢佔領了大眾火鍋市場。但在2016年,呷哺18歲成人禮之際,賀光啟宣佈正式啟動“呷哺+品牌升級計劃”——顛覆快餐模式,轉做休閒體驗升級。

因為作為董事長的賀光啟早就嗅到,消費需求已然發生了轉變。人們對火鍋的需求不再是低價吃飽,而是休閒、社交等多樣體驗。呷哺作為快餐品牌,不盡快調整勢必受到極大衝擊。

呷哺開始由快變慢,以休閒為主導元素。比如升級VI,logo去掉黑色框;增加散臺,調低餐吧(從120cm降低到90cm),新增自助調味臺;IT技術方面實現自動點餐、自動結賬;升級食材,並引入茶飲。整體來說,淡化“快餐”烙印,往“輕正餐”方向轉型,吸引有小型聚餐需求的顧客。


經營數據喜人的呷哺呷哺這兩年都做了什麼?

△升級前的呷哺門店



經營數據喜人的呷哺呷哺這兩年都做了什麼?

△升級後的呷哺門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