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比特幣向AI晶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從比特大陸,到嘉楠耘智,再到億邦國際,昔日全球前三大挖礦專用BPU生產商齊聚資本市場,並且他們未來的突圍方向無一不是瞄準了AI芯片。面對趨冷的資本市場,他們能否如願搭上資本寒冬前的“末班車”?”

從比特幣向AI芯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在全球資本市場的波譎雲詭中,誰也無法預料幣圈熊市將會持續多久。選擇在更寒冷的冬天來臨前謀求上市,成為礦機三巨頭的共識。趁著資本低潮選擇向更廣闊的AI產業轉型,無疑是極為明智之舉。

從比特幣向AI芯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近日,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億邦國際向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欲謀求港股主板上市。招股書顯示,億邦國際去年營收9.78 億,淨利潤約3.8 億元。其中,區塊鏈業務營收為9.25 億,佔比為94.6%,同比增長1690.3%。

根據艾瑞諮詢的報告,億邦國際2017 年的市場份額按銷售收益達11.0%,按已售算力計為10.9%,躋身全球三大比特幣挖礦專用BPU(礦機)生產商之一,前兩家分別是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嘉楠耘智於今年5月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而傳聞比特大陸也在謀求資本市場的上市工作。一時間,全球前三大礦機廠商陸續擁抱資本市場。

如夢亦如幻 三大巨頭劍指人工智能

2017年比特幣行情的一波牛市,讓三家企業從中賺得盆缽體滿。以嘉楠耘智為例,從嘉楠耘智披露的財報可以看到,其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營收分別是4770萬元、3.16億元、13.08億元,2017年的營收是2015年的27倍之多。

利潤上來看,嘉楠耘智2015年淨利151萬元,2016年是5254萬元,2017年暴漲至3.61億元,相當於2015年的230倍。在利潤率上,也從2015年的3.2%漲至2017年的36%。而億邦國際同樣是藉由這波數字貨幣牛市,在收入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從比特幣向AI芯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但業務形態過於單一、比特幣市場走熊導致的需求急劇萎縮,無疑為礦機巨頭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數據顯示,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的礦機收入佔比分別達到99.1%和94.6%,礦機三巨頭目前市場佔有率超過90%。

從比特幣向AI芯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比特大陸雖然沒有公開財務數據,但據CEO詹克團透露,比特大陸在2017年營收約為2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58億元,躍居為僅次於海思的中國第二大芯片設計公司,成為全球IC設計行業的一個現象級巨頭。

從比特幣向AI芯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急轉直下,巨頭們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礦機公司本質上以芯片研發為主,挖礦芯片本質比拼的是能耗比和單位算力成本,三家公司在芯片工藝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因此,AI芯片成為三巨頭不約而同轉型的領域,但裡面已有多隻困獸在廝殺,而新的入場者會不會遭受群起而攻之。從另一個層面講,陸續申報IPO,三大巨頭是否是在行業紅利的最佳窗口去爭取更大的估值空間?共識機制迭代創新、加密貨幣熊市盤踞,三大巨頭的礦機銷售業務是否已不可持續?

短兵相接巨頭林立 AI芯片這口頭啖湯不好喝

當礦機業務不可持續,AI芯片成為礦機巨頭“續命”的關鍵。去年年底和今年1月份,嘉楠耘智和比特大陸相繼發佈了自主設計的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芯片KPU和AI專消耗芯片BM1680。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此舉是礦機芯片廠商在芯片設計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嘉楠耘智稱,其未來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滲透到比特幣挖礦應用以外的新市場,特別是對高效能和高計算能力有需求的其他類型加密貨幣,或人工智能應用市場。

同樣,比特大陸也在佈局人工智能。比特大陸CEO吳忌寒對媒體說,公司生產的加密貨幣礦機的ASIC芯片,也是特定類型深度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預計未來5年內,比特大陸40%的收入將來自AI芯片。

實際上,在今年之前,比特大陸就已開始佈局AI芯片。去年11月,比特大陸發佈旗下的AI品牌Sophon,中文名叫“算豐”,以及自研的全球首款張量加速計算芯片(TPU)——BM1680。

目前,Sophon已落地安防領域。在研發團隊上,比特大陸AI芯片研發現已有300人,超過比特幣挖礦芯片的研發團隊規模。比特大陸開始利用自己在ASIC芯片上的領先優勢,欲在深度學習領域與谷歌、英偉達和AMD一較高下。

從比特幣向AI芯片突圍,礦機巨頭資本寒冬前搭上“末班車”?

從兩家公司對未來的規劃來看,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都將自己定位為“AI芯片企業”。去年7月,中國政府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通過投資於研究和支持相關產業,計劃到2030年將中國轉變為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玩家。如果這種支持成為現實,比特大陸和嘉楠耘智將完成華麗轉身,屆時,任何對監管打壓的擔憂都將成為遙遠的記憶。

當然,礦機廠商在向AI轉型過程中,仍有不小的挑戰。儘管礦機生產商也開始逐漸擺脫單一的業務線,進入芯片研發行業,但芯片研發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

相比華為、高通、AMD、NVIDIA等國際頭部公司,上億元的開發成本、兩年時間的設計成本和百億元的代工廠成本,礦機廠商是否可以承受得起尚未可知,想從礦機轉型人工智能芯片,這口頭啖湯不會好喝。

另外,相比挖礦芯片重複大量簡單的邏輯運算單元,AI芯片不僅需要海量運算,同時更需要高度的靈活性、高效的數據交互效率,去迎合快速多變的深度學習算法的演進,不斷適應業內神經網絡的奇思妙想,這和挖礦芯片的專一的設計目的有較大差距,AI芯片不可與挖礦機芯片同日而語。

不過,也有很多業內人士看好它們的發展,因為這些挖礦芯片公司的崛起,捍衛了中國半導體在全球產業鏈所處的市場地位。

有研究機構表示,比特大陸已經成為僅次於海思的第二大芯片Fabless廠商,10nm芯片訂單超過海思且是臺積電的重要客戶,背後的深意在於大陸芯片設計正如同其他領域一樣快速崛起,尤其是人工智能領域有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僅憑礦機的發展來拯救中國“芯”還遠遠不夠,但礦機的崛起,卻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在全球高速數字芯片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從另一個角度凸顯出中國半導體設計在新興領域趕超國外的希望。至於礦機廠商在人工智能芯片之路上的轉型能否成功,既然已經出發,那就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