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毅力,怎么办?

孩子缺乏毅力

玲玲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孩子,先后学过画画、古筝、钢琴等。小时候妈妈见她喜欢拿着五颜六色的彩笔到处涂鸦,便去少年宫给她报了美术班。但美术班每周末要上课,还有家庭作业,玲玲不能周末在家和小伙伴玩,这令她很不开心。

隔壁的苗苗在学古筝,玲玲感觉苗苗弹起古筝来非常神气,心里非常羡慕,于是便放弃绘画,缠着妈妈买了古筝,报了古筝班。但学古筝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主要是手指按弦很需要力气,按久了手指会有很深的勒痕,还生生的痛,没多久玲玲又不想学了。

后来听小伙伴说弹钢琴没那么痛,便央着妈妈送她去学钢琴,刚开始时她很有兴趣,但后来老师要求练琴的时间越来越长,她觉得很累,特别是当她想减少点练琴时间而妈妈不同意时,她便开始找借口了,一会儿说肚子痛,一会儿说头痛,以致后来假装身体不舒服拒绝练琴,弄得妈妈也没法坚持下去了。

就这样,玲玲爱好不少,却没有一样能坚持学下去。妈妈认为玲玲是一个非常没有毅力的孩子,常常为此感到很苦恼。

毅力,又称意志力或坚持力,是一个人按照既定目标,坚持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英国作家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的确,成才的孩子大多有顽强的毅力。如果一个人不论遇到多少

困难,都不放弃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但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做事情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很难将一件事情进行到底。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缺乏毅力,怎么办?

缺乏毅力,找找家长原因

一些家长常为孩子做事缺乏毅力而苦恼,他们认为,孩子生来就娇气,刁蛮跋扈,吃不得苦,意志薄弱;却不知道孩子意志薄弱往往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有关。

9岁女孩小红被体育教练选中,参加区里的少年游泳队,她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四肢动作的协调能力在同龄人中都是很出色的。可是练了两周以后,小红对教练说腿痛,哭着要求妈妈带她回家。教练告诉妈妈,训练初期有些腿痛是很正常的现象,妈妈却认为孩子学习游泳只是为了锻炼一下身体而已,将来不一定要当运动员,孩子嫌辛苦就回去好了。

游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毅力的机会,小红不过是因为腿痛想逃避训练而已。家长应该鼓励她战胜一时的怕痛和软弱,坚持训练。因为训练不是一定要当冠军,而是要通过坚持训练,使孩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成为一个有毅力的孩子。8岁的冰冰学习体操有一段时间了,教练认为她的身材和身体条件都很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很喜欢,练习也很努力。可是妈妈到现场看她训练几次以后就心疼了。这么辛苦将来拿不到名次值不值得?训练影响文化课怎么办?妈妈的忧虑渐渐影响到孩子,她变得摇摆不定,后来就中断训练了。

意志是一种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标的支配来调节行动,最终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培养孩子毅力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毅力培养的支柱,给他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但冰冰的妈妈却成了孩子坚持训练的动摇者。

孩子缺乏毅力,怎么办?

培养毅力,从小目标做起

让孩子从小目标做起

父母要善于从小目标上培养孩子的毅力。“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为了减少孩子的压力和逆反心理,父母要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比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将长远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达到目标的喜悦心情中,充满信心地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父母交给孩子任务时,要把任务交代具体,并提醒他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再教给他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有目的

培养毅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计划任务,但事先应征求孩子的意见。待孩子有了初步的计划意识,可以逐渐放手让他学着安排自己的事情。

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遭遇挫折,这不是坏事,因为人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意志得到锻炼的。倘若孩子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父母不必急于提供帮助,而应该等一会儿,看孩子能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如果孩子经过努力,最终战胜困难,达到了目的,他将会获得莫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而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了。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做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做事的态度。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家长很难培养出有恒心的孩子。

父母的监督也很重要,如果父母今天要求孩子学习绘画半小时,明天忘了要求,天有事又给耽误了而不管孩子有无练习,这样就无法培养孩子的毅力。

很多父母知道通过吃苦能够磨炼孩子的毅力,可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难,便不忍心让他独自承担,结果代替孩子挑起重担。父母的心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长此以往,让孩子坚持不懈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及时表扬孩子

对孩子表现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父母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当孩子完不成计划时,父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这些话只能增加孩子的挫败感,而最终失去自信。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让孩子明白,认准一件事后就要尽全力去做,只要有毅力,坚持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孩子遇到困难,家长要用各种方法鼓励他,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直到取得胜利。

孩子缺乏毅力,怎么办?

日本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毅力

毅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故日本人十分重视对孩子毅力的培养。那么日本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呢?

有意让孩子吃点苦。许多日本家长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挤挤公交车而不坐小轿车,在烈日炎炎下赶路或裸身冬泳等等。

注意培养自信心。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这包括废除体罚谩骂、多多夸奖、鼓励孩子在某一领域拔尖、让孩子拥有众多朋友等等。

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家们发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登山等)。

家长做出表率。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很难想象一个冬练时因怕寒冷而半途而废的父亲能带出一个不屈不挠地练长跑的儿子。

多多鼓励打气。对尚未见过世面的孩子来说,在接受毅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往往在所难免。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打气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