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政經說系列——工業革命爲什麼首先發生在英國

工業革命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一次經濟奇蹟。它不僅僅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社會生產力,還極大鼓舞了全人類向更美好的未來生活挺進,而這一切要是在工業革命以前,至多隻是存在於宗教神話或者文學寓言裡面。人類彷彿找到了一條穩定發展的道路,而經濟事務一下子擺在所有國家人民的議事日程上。而GDP的夢幻數字也只是這一個宏大的經濟社會敘事的縮影而已。當然,這一切切的歷史並不久遠,簡直是人類的漫長髮展歷史當中一瞥。但這一瞥卻來之不易,現在我們至多是一些歷史後見知之明而已罷了。

有這麼一個歷史常識,上面所謂工業革命竟然並且居然首先發生在英國。人類天生的好奇心不禁要發問了:憑啥。特別是後進國家人民心裡更不是滋味,總覺得有點不平衡。到底這一切經濟奇蹟可以複製嗎?若是不可以,也得研究清楚原因,這樣才會心安理得接受這無奈的局面。若是可以,那更得研究清楚,畢竟誰也不想拖後腿,整個國家民族社會還是有一樣積極進取之心,即使個別人可能不是很在意。至此,很多公共以及私人的智力資源都投入進去了。那有哪些研究成果呢?有些人徹底失望了,因為社會科學並非自然科學,好像沒有一個主要確定的因素,就算有,好像有著一簇因素,並且互為因果,組成一個巨大的因果鏈甚至於因果網。有些人自此乾脆用混沌理論這個有點數學味道的理論來解釋掉,畢竟混沌是確定的隨機性,也很難解釋清楚,這樣剛好對接上了。當然,這不僅僅讓人感覺不舒服,這裡面還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分界問題。因為我們一般不會把自己看做一架數學機器或者物理裝置。那麼,該怎麼辦呢?不妨先列舉這些曾經和現在被用來充當靶子的因素:地理位置,氣候植被,自然資源,資本存量,人口數量,科學技術知識存量,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社會,生物人種,個人和社會心理,不一而足,總之,一切人文社會學科分類知識都可以列得上這個菜單。好像都有些道理,要找到一個絕對具有說服力的說法有點難,不過當然有一個相對有說服力的說法。譬如很多經濟學家就強調資本,人口,技術這三位一體最重要。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那麼,我首先得承認我也並不是一個擁有異類思維的人,不會扯得那麼離譜,但至少我根據自己的思考結合一些材料得出一些暫時可以說屬於自己(或許屬於先輩們的)的一點想法。既然大前提是自由發言,那麼我也不吝說出自己想法了。不妨先析題,這也是在理之事。無非就是這麼幾個概念,包括工業革命,英國,首先,發生。先看第一個概念,工業革命是一系列的經濟社會現象,比如機器的應用以及分工協作的工廠制等,當然更廣泛說來還包括政治,社會,文化這些層面。這些現象彷彿一起湧現在某一歷史時段間。這裡面不僅僅有地域概念的擴展,還有時間跨度的變遷。接著,第二概念,英國是一個西歐島國,要想完全把握這個概念,必須要了解英國的基本國情。譬如位於大西洋東邊,沿海有很多港口,氣候四季溫潤,煤鐵藏量豐富,當然這些知識都是地理知識,還有風土人情,也可以說是地理知識的一部分。那麼第三個概念,首先,無非就是強調是第一個,一般第一個很難當,第二個就不是那麼惹人注目了,有點像明星效應。最後一個概念,發生是一件事情或者一系列事件的出現或者實現,在本題裡面四個概念裡面該算是不太重要。為什麼呢?因為發生總是一個已經完成的過程,單獨來看並沒有太多內涵可以挖掘,一定意義上,首先這一概念也是如此。這樣剩下的工業革命與英國這兩個概念比較重要了。這兩個概念更重要的又是英國了。所以英國的各方面特質必須要挖掘出來,這樣英國可以當做理論探討裡的一個“理想類型”了。

凡物也許需要比較權衡才可以看得更清楚,特別是當存在細微的差別的時候,要想避免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效果,比較權衡還是挺有必要的。那該選哪一個國家和英國比較,也許答案不一,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德國,美國,俄國,意大利,日本,中國等。因為要比出一個高低,就必須有一定可比性。可惜這概念也有一定模糊性。但選哪一個國家都可以得到一些結論。那就選一頭一尾吧,那就是西班牙與中國。

西班牙位於地中海這個貿易圈,歷史上這片土地被各種大帝國侵佔,比如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等,但在15世紀,完成了政治上統一,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國家,勢力範圍甚至達於北歐的尼德蘭,封建勢力不可不為強悍。整個社會上一直有較為頑固的封建等級制,社會等級流動性也相應比較差。西班牙秉承著國王封建專制的傳統,這也是古代世界亞歐大帝國常有的統治樣式,可謂是一種家產集中制的官僚國家。就算在地中海這個貿易圈裡,也並不是一個重要角色。因為此時意大利的各個城市更為活躍。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可謂是為西歐世界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窗口,要知道這之前世界各地幾乎是出於隔絕狀態,至多是鄰近地區間貿易比較多,長途陸上貿易並不是很發達。海上貿易的興起,只是為西班牙提供一個瘋狂掠奪財富的機會,而這又進一步加強了西班牙封建貴族的奢侈習慣。強大的王室壟斷著這筆財富,因為要知道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是皇家提供資金支持的,所以這些殖民地利益似乎理所當然為王室所有。這樣,大量的金銀財寶湧入了西班牙,引發了價格革命,物價的高漲只會讓整個社會低層生活更加貧困,若沒有一種社會生產力量來抵消的話。其實,此時西班牙可看作純粹是一個食利階層,有點不勞而食的味道。這樣整個社會失去活力,就像一潭死水。好像這些金銀財富如過眼雲煙,消費完了就完了,不留下一點痕跡。整個社會並沒起到多大變化。但關鍵問題是為什麼西班牙選擇這種方式?難道抵抗不了財富的誘惑?關鍵是一種生產或者創造財富的觀念似乎並沒在這個社會催生。因為財富竟然可以靠掠奪,那好像似乎不必自己生產了。可見,對待財富的態度挺重要的。有時傳統的國家統治樣式挺頑固的,甚至於無意間扼殺掉一些資本主義萌芽,況且整個社會有一個自我鎖定的循環路徑依賴的傾向。或許也可以用宗教的因素來解釋,因為西班牙一直是正統的天主教的支持者,教皇是一直受西班牙或者法國國王支持的。而宗教與政治間的微妙的關係在整個西歐經濟社會的影響地位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韋伯就特別強調這方面的因素,或許阿拉伯與印度可以除外。

那麼,中國的情況該是怎樣的呢?中國與西班牙有相近地方,比如都有強大而又漫長的封建統治歷史,而封建統治王朝特有的家產集中制官僚體制是一個痼疾。這有時讓封建統治者以為國家的財產就是王家的財產,當然中國的情況還不是那麼簡單,畢竟中國的官僚系統是舉世聞名的,特別是傳統的士大夫傳統也可謂一種開明的精英統治樣式。中國在封建時代一直強調以農立國,商業與手工業一直處於附屬的地位。這跟中國曆代的基本國情有關。其中最基本的是人多地少,這也造成了精耕細作的分散個體農戶的普遍模式。這反而有點像法國的情況,要知道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一個國家工業革命進程中最大而又最頑固的阻礙。有些國家基本不存在小農經濟,或者即使存在,也是短時間或者小規模,從而能夠輕鬆上陣。但在中國,這一切變得有點艱難。更重要的是,小農經濟基本上是一種傳統的經濟模式,再加上國家的行政命令模式,雙重夾逼下市場模式的發育與成長可想而知是難中加難,除非藉助強大的外力打破這自然的進程。熟為人知的“李約瑟之謎”每每令人深思,難道是中國人創新力受制度性壓制?還是中國人的特殊象形文字增加了知識掌握,積累與傳播的成本?還是傳統的仕宦階層的科舉甄選制一直佔用了智力資源?還是中國人根本上缺乏一種原生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當然這並沒排斥可以通過日後教育而習得的可能性)?似乎這些都有可能。或許還可以從中國社會傳統的家族血緣或者差序格局得到解釋。為什麼?因為市場上強調交易主體的地位平等性與非人格性,這裡不允許存在公私不分的模糊情況,利益邊界一定要清晰化和可計算化,而不是撇得不清不楚,拖泥帶水。當然,這些也許可以從一些有關中國陋習的書籍得到更多信息,比如魯迅先生的“國民劣根性”與柏楊先生的“醜陋中國人”等。當然這也不是一味抹黑,但至少值得每一個人反省一下。不放過一些小問題,追根究底式發問應該值得贊成。只有一個自由多元化的社會才會催生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

至此,英國的情況就不必多說了。當然這裡問題只是追問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問題,至於能不能維持一種領先地位或者能不能夠做大做強則是另外一個問題,眾所周知,英國雖然首先發生工業革命,但後來被後來者居上,至今只能算是一箇中上型的國家。這個問題的探討結合這裡問題一起考慮,會得到更多的啟發。只要想想今天美國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一個國家要想保持領先地位,需要多少先天性優越條件與後天性條件,有些甚至於得依靠一些偶然因素。譬如美國上政治軍事上的強勢,特別是經過美蘇爭霸取勝之後。這樣說來,我基本上式傾向於新制度經濟學這一派的觀點,雖然我略嫌他們太偏重了國家的作用,甚至於有點歷史客觀主義的宏大敘事的味道。

該到結題的時候了。那麼,通過上面探討,很難說得到一些新的結論,這既是一種喜事,因為這說明人類思維有點共性,但也是一種悲哀,畢竟這問題還是有點大而空的感覺,很難說有朝一日能得到滿意的解決,要是依一些後現代主義者的看法,這些簡直是浪費生命寶貴的光陰,因為有一些事情是不受你我的控制,甚至於都不能確定哪些事情是可控還是不可控,這樣說來,只能在目前的知識框架內得到一種暫時圓滿的解釋,要知道人文社會科學求得就是一種合理的闡釋。我們就像行舟在茫茫的大海上,只能在行駛的過程中來修補這艘人類發展大船,要想來一個大翻覆,大多是船破人亡,或者又得重新來過。應該說,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這個可能性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不至於啥也撈不到,值得大力挖掘。(反正生命光陰匆匆,有時做成一件事情就不容易,甚至找到一個興趣點挖掘下去也不枉此生了。這有點殤情了。)總而言之,我依個人想法贊成一個國家民族社會應該是一個自由開放多元化的世界,鼓勵創新,鼓勵民眾參與,有時甚至於要容忍一些新奇的想法,有點長遠的眼光有時更重要,有時斤斤計較於一些眼前利益,反而弄得束手縛腳,變得冥頑不靈。國民秉性的培養不是一件短期即見效的事情。有時社會管理模式往往也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傳統的整治思維。這裡也許還有路徑依賴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