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凍」真的有道理,不過這個部位一定要保暖

9月23日是秋分。秋分過後,逐漸日短夜長,氣溫明顯下降。

河北省中醫院脾胃病三科主任醫師郭喜軍提醒,秋分後早晚和午後溫差加大,涼燥主氣,秋凍雖然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一“凍”到底。

秋凍不是一“凍”到底

自古以來,“春捂秋凍”就是養生諺語。

秋凍是說秋季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而要適當凍一凍,從而激發身體逐漸適應寒冷,預防冬季多種疾病的能力。

秋凍有一定道理,但卻不是一“凍”到底。

當天氣變化平緩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是可以的。而當有強冷空氣活動,氣溫急劇下降時,則不能一味地追求秋凍,否則容易患上感冒或呼吸道疾病。

另外需要注意,腳部一定要保暖。

愛發脾氣更容易秋燥

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

因此,預防秋燥的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平時應注意保持樂觀情緒,經常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納新,以收斂“神氣”,使肺氣不受燥邪的侵害。可以利用節假日時間秋遊,登高望遠,既調暢情志又鍛鍊了身體。

運動時要防止受涼感冒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運動時應注意防止受涼感冒。秋日早晚溫差大,尤其是清晨溫度比較低,不要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

在鍛鍊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而是應該等到身體發熱後,才可脫下衣服。鍛鍊後還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準備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