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在腎內科有句名言叫“不作死就不會死”,腎友們想配合醫生養護好腎臟,說白了就兩個字:

不作!

怎樣算“作”呢?

以下這些腎內科醫生推薦閱讀的道理,腎友們越早知道越好!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只想單純依靠藥物
忽視生活方式

許多人認為,得了腎病後只要吃藥就行了。

其實藥物治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兩者缺一不可。 合理飲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作息規律及保持舒暢愉快的心情, 是保持健康的基石。

重口味高鹽飲食、大魚大肉、熬夜、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不改,總想單純靠吃藥, 藥物再好也難有良效。

不要拿“某某無所顧忌,腎卻好得很”這樣的個例麻痺自己。要知道的是,不是每個闖紅燈的人都會發生交通事故, 但如果經常闖紅燈,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可比別人高得多!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總憑感覺、症狀判斷病情

很多腎友都喜歡用“尿裡泡泡多不多”來評估蛋白尿多少;用“頭暈不暈”來評估血壓好不好;用“腰疼不疼”判斷是不是又惡化了,結果單憑感覺、症狀,經常被弄得緊張兮兮,一驚一乍。

要知道的是,症狀在很多時候是會騙人的,尤其是腎病這樣“沉默寡言”的病,大部分人在早中期其實不疼不癢。

症狀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但進一步的確定要用實實在在的化驗檢查。

咱們即便只是用尿檢試紙也比看泡泡準,用血壓計量一量血壓也不耽誤多少工夫,定期去醫院查查腎功能,好了壞了心中也有數。

不要總“跟著感覺來”,治得心理也不踏實。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年輕人得腎病的很多,因此被診斷後,總是瞻前顧後,一時又怕斷不了根,一時又擔心太早用一些藥會“依賴”,不願意早點正規治療,總想著用一些不正經的“旁門左道”斷根,結果白白失去了早期控制的大好機會。

腎病越早正規治,通常遠期預後越好。等到本來可逆的腎損傷拖到不可逆了,本來好控制的一個指標變成好幾個併發症,再發展到後來腎纖維化、硬化多,腎功能也不好了,其他靶器官也不好的時候,再用藥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求好心切、太著急

任何疾病的恢復都有一個過程,連感冒這樣的小問題至少也得一週左右的時間,更何況“慢性子”的腎病,急不來,得有耐心,同時我們也需要等待藥物發揮藥效。

一些腎友才剛加降壓藥,或者激素、免疫抑制劑才用二三個月,蛋白尿還沒完全下來,就開始灰心了,這樣的心態怎麼能應對長久戰呢?

而磨人的慢性子腎病就是長久戰,更要我們付出足夠的耐心!誰能笑到最後笑得最好不是?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精神高度緊張,太擔心數值變化

有一些幸運的腎友確實可以痊癒,IgA腎病、微小病變、膜性腎病等等各個腎病類型都有一定的痊癒比例。但更多的腎友則是需要長期、 終生堅持複查和藥物治療。但不管是最終痊癒,或者是病情達到平穩狀態,都需要時間,而這個時間很可能是按“年”計算。

因此,在控制的過程中,病情的各項指標難免有波動的時候,有些腎友看到血尿、蛋白尿、血肌酐數值稍微波動一下,就緊張害怕得不得了。要知道,人的生理變化並不是恆定的,指標在正常情況下也有上上下下的起伏。更何況因為一些其他的誘因,比如最近吃鹹了一些、勞累了、感冒了、腹瀉了、沒休息好等等原因,都可以導致血尿蛋白等指標暫時性升高,很可能過段時間身體調整好又恢復了。

關注指標的變化是好的,但是過分緊張,指標稍微改變立刻要求醫生加減藥量、頻繁更換藥物是不對的,正確的做法是學會傾聽醫師的意見,遵醫囑的指導下調整藥量。

醫生推薦的“護腎”道理,腎病患者越早知道越好!

迷信保腎藥物

不少宣傳稱:某某藥物、保健品,對腎多麼好,一些誇張的宣傳甚至喊出,用了**以後,再不必忍受任何西藥的“副作用”、還能“治癒腎病”!而實際上,這些藥物和保健品的副作用不寫清楚,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吃不好就傷肝傷腎。

如果腎友去迷信這些不靠譜的“靈丹妙藥”,去試不明確副作用的東西,讓腎臟暴露於毒性環境中,最後丟失的可不只是口袋裡的錢,還有自己的健康!。

希望這些醫生都明白的道理,腎友們越早領悟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