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让大小矛盾云消雾散——安徽省天长市基层“遵法守规民调会”记事

9月3日,安徽省天长市石梁镇周营村民调员、老党员余明兰,再次来到村民杨水才家,了解鱼塘鱼苗损失情况。此前,因一场特大暴雨,杨家的鱼塘被旁边刚打过农药的稻田里的水漫过,致使鱼苗中毒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原本和睦的两家人由此产生了矛盾。后来,经村里的遵法守规民调会(以下简称“民调会”)调解,问题得到公正合理调处,两家人握手言和。作为村里民调会的民调员,这几天,余明兰一直跟踪关注此事的新动向。

2017年以来,天长市探索在村、社区成立民调会,并从居民中选聘民调员,走进村民家中“调解说事”。截至8月底,该市151个村委会、2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民调会。像余明兰这样的民调员也已达到1038人,他们活跃在城乡群众中,尽心尽力让矛盾纠纷在村、社区就能得到调解。

啥人能当民调员?

天长市地处皖东,工农业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由此也给民间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多的矛盾和纠纷,然而基层调委会力量却相对薄弱,调解过程也不尽规范,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困难重重,信访投诉、举报不断。去年,该市民政、司法、政法委等单位组成调研组,进工厂下车间、走村入户摸实情、找路径。

最终明确,以“民调评理”为前提,建立基层调解的民调会工作机制,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举荐等方式,选聘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群众基础好的老干部、退休老教师、老党员、老乡贤等担任民调员。

去年7月,天长市确定石梁、万寿、铜城、秦栏、金集等镇、街道的15个村、社区为首批试点,按“懂法明理、说理能力强、为人正直、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和群众基础好”的标准,建立民调员队伍。

“为了让民调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市还多次组织信访调解骨干、法律顾问和普法律师团,深入各镇(街道)、村(社区),对民调员进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辅导。”天长市综治办主任韩湘贵介绍说。

怎样进行民事调解?

2017年8月,万寿镇张安村民调会成功调解了一起滩涂用地争议纠纷。

“退休教师、民调员周永昭在村里为人正派、懂法理、有威望,周老师调解有理有据,是非明辨,让咱打心眼里信服。”当事人王正旭述说着心里的感受:“咱确实也有做得不对、理亏的地方。”

仁和集镇东风村复员退伍军人、村民刘恒河也有类似的经历。“原本咱两家关系蛮好的,但他家盖新楼房,硬生生把咱家的采光全挡了。”对于前段时间那场建房拆房风波,刘恒河记忆犹新。“正当咱两家人争吵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村里民调员、老支书赵荣高来了,赵书记几句暖心的话一说,解开了咱两家人心中的‘死结’,按照有关法规该咋办咋办,谁也没再说啥。”刘恒河回忆说。

“85%以上的民调员都是村民、居民身边的老熟人,更多的还是乡贤长辈,他们在化解矛盾纠纷时,不仅有法理‘说教’,还增加了传统伦理道德等内容,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不出村、许多村(社区)无信访案件的良好局面。”对此,天长市信访局局长张禹介绍说,一些多年的老上访户经民调会调解评理也自动息讼息访了。

而随着工作的推进,民调会还逐步将工作重心从调解矛盾纠纷转向了倡导人人遵法守规。成立民调会后,万寿镇忠孝村的几名民调员积极利用节庆假日、赶集及村民大会等机会,讲法论理。“去年以来,村里就没有发生过矛盾纠纷,村民间更加和谐文明了。”该村党总支书记王寿山高兴地说。

据统计,今年1至8月份,天长市民调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8件,其中调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56件。今年1至7月,该市经济矛盾、邻里纠纷、安全事故等领域信访案件同比下降6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