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朦朧詩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朦朧詩。

為什麼忽然要談朦朧詩?給個理由先?

哪來那麼多理由?沒有理由,或者說沒有明確的理由,這也可以算上一個理由,別問我跟誰學的,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多得很。

沒有為什麼,“我願意”而已!

朦朧詩是上個世紀某個特殊年代之後興起的一種詩歌藝術潮流。年少的時候,不知為什麼,聽人一提起朦朧詩就想起“愛情”兩個字。

那時在課本里讀到的是舒婷的《致橡樹》,《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等。讀懂了嗎?沒有。沒讀懂?似乎又懂了一些。直至今日,也很難說我完全讀懂了。

因為文學有多義性,正如魯迅所言:

《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 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朦朧詩因為朦朧,其多義性就更是自不待言。或許每個人讀到的都不大相同。但是不是你覺得讀懂了,就一定要嘗試著對別人說一說呢?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朦朧詩


說還是不說,那就看你的選擇了,但不要期待著別人一定能贊同你。

李白不是有詩云:“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嗎?如果你因為喝酒,得到了酒中的樂趣,非要拽著一個從不喝酒滴酒不沾的人給他說說飲酒的樂趣,那豈不是雞同鴨講。

更何況,莊子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呢:“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非要對著青蛙說大海如何寬廣浩瀚,對著夏天的蟲子說冰是什麼什麼樣的,那隻能是白費口舌而已。

有時候,不只白費口舌,甚至還可能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當年,那個看到風兒吹動書頁,忽然詩性大發,隨口吟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讀書人不是因此送了命嗎。或許,這也是最早被朦朧了的詩吧。

分享兩首朦朧詩給大家

早發的種子

顧城

我是一名列兵

屬於最低一級

我縮在土塊的掩體下

等待著最後攻擊

忽然我看見炮火

太陽向著陰雲轟擊

我一下子跳出工事

舉起綠色的小旗

衝呵!我打著信號

大地卻無聲無息

冰山像冬天的軍營

森林像俘虜樣站立

我只有慢慢地倒下

雪粒多麼密集

我害怕驚動了同伴

看見我這樣死去

在我消失之後

春天自然得到了勝利

大隊大隊的野花

去參加開國典禮

她們從我的墓上走過

討論著蝴蝶的外衣

我再少一點勇敢

就會和她們走在一起

我從沒被誰知道

所以也沒被誰忘記

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

並不是我的目的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想聽音頻的朋友,可以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