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但凡挑起叛乱发动政变者,大都是些龉龊小人无能之辈、野心之徒。但似乎也有那么几个例外,发动政变者是值得史家标榜的超群之辈、英雄人物、济世良才。这种人的起义或者说叛变往往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发生,遇到明君即是栋梁之才,但若是皇帝昏庸无能,便可取而代也,这种人的起义往往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最重要的额是民心所向。虽然从道德伦理上来说是不齿的,但是从朝代的经营和对人民的生活方面而言,这样的政变却是大家都想要见到的。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其中,唐代大名鼎鼎的太宗李世民即是这样个青史流芳的杰出代表。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与窦氏所生的次子。窦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名建成,次子名世民,三子名玄霸,四子名元吉,女即平阳公主。 其中,三子李玄霸早亡,其他三个儿子日后便为争夺那皇位而互相残杀起来。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在李渊的这一母同胞三个儿子当中,唯独李世民最有出息。传说,李世民降生之际,即有二龙戏跃于门外,三日方才离去。四年之后,有一位自称善长相面的书生要求进见李渊。刚见面,他即对李渊说:“公当大贵,而且必定有贵子。”李渊于是唤出四个儿子与这位书生相见,书生指着李世民说:“此子有龙凤之姿,将来必定贵不可言。请公记住,此几年近二十岁之际,定能济世安民,愿公切勿轻视。”李渊闻听此言后心中大喜,书生乘此即便辞去。辞归书生后,李渊转念想, 恐怕书生将这些话转告他人而招致祸患,当即遣人追捕他,没想到四下寻找而不见其踪影。李渊感到惊奇,认为这是神人在点拨他。于是,他即采用“济世安民”语,为次子取名为世民。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李渊虽是南代握有重兵、官居显位的大员,但能走上夺权自立之路,则全在于李世民的功劳。李渊,字叔德,系陇西成纪人氏,为西凉武昭王李番的七世孙。祖李强为北周八柱国将军之去世后被封为唐国公。 父李爵仕隋,装封唐国公与南文帝公为君臣私为连襟。李渊在其父死后,装爵唐周公,先后任进州院州歧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兵反南,南教管先调李调为型化(今甘肃合水)留守,节街陇右诸军,后调李湖镇压山西农民起义,防有柔然进犯。 大业十三年初,李潮以太原留守身份兼晋阳宫监。晋阳为军事重镇,兵源充足,”食支十年”,李渊私下大喜。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此时的南朝江山,已是民怨鼎沸,国将不国。其时,见请史集记载的起义多达数十起之多。但是,游幸江都的隋炀帝仍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江而社稷的安定早被他抛到九霞云外去了。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对此,胸无大志无所作为的李渊只是哀叹时局多艰,悲愁前途无望。但是,李世民却在想大展宏图。为此,年仅18岁的李世民不仅已将兵书战策读得烂熟,而且胸怀大志,到处交游,倾财乐施,礼贤下士。他在晋阳密结豪友,与晋阳官副监装寂、普阳令刘文静结为至交,密谋起兵,以图大业为通使其父本溯就范举事,李世民与装寂设计,“私以晋阳宫人侍渊”。位臣子,竞敢私自与行官中的妃子很玉倚香同枕共寝,自然是死罪无疑。装寂乘机劝道:“你家二郎私下储养士马,欲举大事。明公手握重兵,何不趁机起事,吊民伐罪以营帝业。”被遇无奈的李湖也只好说:“事已至此,我还有什么办法,只有依从他了。”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想起晋阳宫中犯上淫乱的事情,李渊虽心绪不宁但终还下不了举兵反南的最后决心。李世民乘机开导其父道:“现在天下大乱,朝不保夕。父亲着仍抱着隋朝所投官职不放,拘于作为臣子的小节,上有严刑,下有盗寇,祸忠没有到头的时候。不如顺民心,兴义师,夺取杨家江山,这样或许能够转祸为福。”听到儿子如此说话,李渊忿然大怒说:“你怎么能胡说八道!我应当拿你去自首,告发于县官,以免全家受到牵连。”李世民说:“已到了这步天地,所以我才敢发表这种议论。父亲如果想拿我去见官,我做儿子的也不敢推辞。见李世民仍固执己见,李渊长叹声说道:“ 我岂没有父子之情,哪能忍心去告发你,置你于死地,只是希望你能慎重,别再胡言乱语而已。”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越日,寇警益急,本世民再次对李渊说:"今盗贼日繁,几遍天下,父亲受语讨贼,我想反贼是不可能讨伐净尽的,因而你最终将难逃朝廷的治罪。况且.世人盛传杨氏当亡,李氏当兴’,李氏遭到皇上的猜忌,导致廊国公季等没有什么罪恶而被诛灭九族。父亲即使能朝灭反賊,也想怕因功高反遗排挤,促使大祸早早降临到头上。我辗转思量,只有起兵一途尚可以避祸,您父亲别再迟疑。”李渊无奈地说:“我已细细地思考过,你的话也有些些道理。现在看来,破家亡命由你人,化家为国也由你一人我是做不了主了,一切由你安排吧。”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为是李渊吗?大错特错

正在李世民安排手下人赶往河东,准备接来李氏家春之际,隋炀帝所淮的使既已经来到太原。因李渊抵御贼寇不力,隋场帝要逮他到京师问罪。此时的李渊早已吓得内心惶恐,完全没了主意,还是李世民给他吃了定心丸,李世民说:“今主昏国乱,尽忠无主,上既乱法,下何必守法,现在晋阳士精马壮,蓄积巨万,借此举事,何患不成,”代王杨侑留守关中,他尚在幼中,还是个孩子,关中豪侠并起,正不知依附何人,公若鼓行而西,安抚群豪,占有关中如同探囊取物,父王为何甘愿接受拘囚,坐以待毙。”这一席话,说的李渊死心塌地,决计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