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贫穷走出来的姑娘,后来怎么样了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如何三年攒下十万块钱》,很多朋友都说,年纪轻轻的攒什么钱,应该享受生活,享受当下,关于为什么要存钱,我想说一说,我自己的想法。

其实这句也没错,毕竟有人说过,当你80岁的时候就算买得起18岁时候喜欢的口红和高跟鞋 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可能都是这种的消费观念,活在当下,很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但是真的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就像我,农村孩子,家里孩子多,我妈是个很典型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也不愿出远门那种,她觉得她这一生的使命任务就是把我们5个孩子养大成人,我爸在外面做生意,把钱都交给我妈管理,我爸一个人要负责一家大小7口人的吃饭穿衣日常花销甚至大大小小的人情客往等等,可想可知,他的压力有多大,所以我妈一直秉承的观念就是,只买该买的,不该买的就别买,有钱的时候要想着没有钱的时候怎么办,我耳濡目染,养成了现在的消费习惯。但是真的很感谢我爸妈,从小到大,我们几个孩子就什么都不缺,甚至比同龄的孩子更好一些,但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早就养成了节制的消费观念,我最骄傲的是,上大学的钱是我自己贷款借来的,大学完了上班了才还清,自己的生活费也是完全自己负担的,没让家里担心。

那些从贫穷走出来的姑娘,后来怎么样了

大学的时候,周末和假期我都到火锅店去端盘子,一个小时12块钱,但我干得很开心,因为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感觉太好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穷苦孩子都和我一样,花父母的辛苦钱总是很内疚,只有花自己挣的钱的时候心里才坦坦荡荡。就是因为这样,我过早的明白了挣钱的不容易,才会在花钱上小心翼翼。也习惯了像老一辈的人一样,未雨绸缪,即使有10块钱,我也只花5块钱,存5块钱,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一只迪奥的口红,身上怀揣着刚发的工资,3000多块,但是在商场专柜转来转去,最后还是舍不得买200多块钱的东西,这是原生家庭留给我的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我改不了,也不想改变。

后来,认识了我老公,他家里的条件能稍微好些,在他的带动下,慢慢的我也能舍得买一些贵一些但是在自己支付能力以内的东西,但是,像别人那样有多少花多少,我一直做不到,我总是很害怕,很慌张,没钱我就没有安全感,很怕欠钱,也很害怕去借钱,敏感,自尊心极强,反叛心理很很严重,只要谁轻视自己,我就开始攻击别人,毫不手软,别人说这就是严重的自我保护机制,也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一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打死也不用我老公的钱(那时候还是男朋友),总是很刻意的保持疏远,他给我买了一个小东西,我都想要想方设法的还他一个东西,吃饭也要抢着买单,我很害怕因为钱,被人轻视,特别的玻璃心,后来,过了好几年,我经济条件稳定了很多,卡里也攒了几万块钱了,这种情况才能慢慢改善了一些。这些年,我总是在逼迫自己保持经济独立,我不想再为了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还是那句话,钱可以让我更有底气的面对生活,我有时候想想,真的很心疼自己。

那些从贫穷走出来的姑娘,后来怎么样了

从小的生活经历让我渴求稳定的生活和工作,不喜欢从事像销售这种起起落落的工作,所以,即使很多人批评体制内的工作就像温水煮青蛙,但是却很适合我的性格,我喜欢这种有计划甚至一层不变的生活,这使我内心平和。我的择偶标准也是以这个为准,我老公脾气温和,耐心极好,和我的生活习惯很相似,所以我们总是保持步伐一致,你们可以嘲笑我们俩没出息,年纪轻轻就没了斗志和拼搏向上的动力,可是,我们凭什么要按照别人的喜好去过日子呢,我觉得能安安静静在家看一天的书比出去蹦极给我的幸福感更强烈,同样的,我觉得他在家帮我做做饭逗逗孩子比送我什么昂贵的包包更踏实。我们很像一个迟暮的老人,更可怕的是我们竟然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从来不轻易去评论别人的生活,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无法感同身受,所以,贸然去批评别人太不尊重人了,而且很奇怪,我一点也不羡慕外面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世界,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年出去旅游一次,这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自己对外界的探索。永远不要去指责别人的生活,也不要怀疑自己的生活,你只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喜欢的方式,满足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那些从贫穷走出来的姑娘,后来怎么样了

我从来不宣扬勤俭节约,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不会明白,钱对于穷孩子来说有多重要,钱不是一切,但是可以证明很多东西。像现在,我的工资不高,上月税后也不到4000,加上年终奖一年也只有70000左右,但是起码我有了自己支配的权利,我想给我妈就给我妈,不用征求任何人的意见,想出去旅游就出去旅游,背着包就能走,想买衣服就买,心安理得,在自己尽所能及的经济条件下,我开始懂取悦自己,所以,这份底气也只有钱能够给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