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柏提出學習《內經》診法學思想三要求

熊繼柏提出學習《內經》診法學思想三要求

《內經》是中醫的奠基之作,翻看歷代名醫名家就會發現,先賢們無不對《內經》推崇之至。現各界也掀起學習以《內經》為代表的中醫經典的熱潮,各大中醫藥院校也強調要重新迴歸經典,並採取了諸多相應措施。國醫大師熊繼柏就如何學習《內經》診法學思想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

一要學習《內經》診法學的整體觀思想

診法,即診斷疾病的方法。熊繼柏認為,《內經》論診法是以整體恆動觀為指導,以藏象、經絡為基礎,“從外知內”“以表知裡”“以常測變”,全面診察,綜合分析,測知疾病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進而得出正確的診斷。

《內經》提出,診斷疾病必須注意各方面因素,如四時氣候、地理環境、生活習慣、性情好惡、體質、年齡、性別、職業以及疾病的起始經過等,是集天、地、人合而為一的全面考慮。《素問·疏五過論》說:“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五藏六府,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不僅提出了診法的原則,而且突顯了整體觀思想在診斷學方面的重要意義。

二要學習《內經》四診合參的診察方法

熊繼柏認為,《內經》所述診法內容歸納起來,主要見於《素問》“玉版論要篇”“診要經終論篇”“脈要精微論篇”“平人氣象論篇”“疏五過論篇”“五藏別論篇”“方盛衰論篇”“大奇論篇”“三部九候論篇”“玉機真藏論篇”,《靈樞》“五色篇”“師傳篇”“五閱五使篇”“外揣篇”“禁服篇”“本藏篇”“邪客篇”“論疾診尺篇”等,主要有察色望形、聽聲嗅氣、詢問病情、按膚切脈四個方面,後世稱之為“四診”,即《難經》概括的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方法。

《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唯有四診合參,全面診察,綜合分析,才能瞭解五臟的虛實、六腑的強弱、形體的盛衰。《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也提到,望色、切脈與察形體應當相參合,這樣才算是一位技術全面的醫生。《素問·五藏別論》裡也特別強調了全面診察的思想。具體說來,望診的方法主要包括察部位、辨臟腑,察神色、觀成敗,察形態、測病變;聞診的方法主要包括聽聲音、嗅氣味;問診的方法主要包括問病情、審病因;切脈的方法主要包括診脈的一般要求、切脈的部位、測脈的至數、察脈的胃氣、脈象的主病、脈合四時陰陽、脈合病證陰陽。

三要學習《內經》病機的綱領

熊繼柏認為,《內經》中提到的“審察病機”“謹守病機”“無失病機”,即是強調病機的重要性。何謂病機?《景嶽全書》給出了準確的解釋:“機者,要也,變也,病變所由出也。”也就是說,病機包含了疾病的關鍵要素、疾病的變化發展、疾病的發生原因、疾病的轉歸預後四方面內容。疾病的變化機制十分複雜,《內經》中主要論述了陰陽盛衰失調、邪正虛實消長、表裡升降失常、臟腑功能紊亂、經絡之氣逆亂以及六氣變化和疾病傳變等內容,提出了陰陽、內外(表裡)、寒熱、虛實等辨證的基本綱領,為中醫臨床辨證提出了基本原則和方法。歸納起來,審察病機的綱領主要包括五臟六氣病機、陰陽寒熱病機、邪正虛實病機、氣血營衛病機。

五臟六氣病機

熊繼柏認為,五臟病機的關鍵在於確定病位,六氣病機的關鍵在於辨別病性。《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的“病機十九條”就是對五臟六氣病機分類的綱領。其中,五臟病機5條,即“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上下病機2條,即“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六氣病機12條,即“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痙項強,皆屬於溼;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但在六氣病機中未言及燥氣,故金代醫家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中補充一條:“諸澀枯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需要注意的是,《內經》十九條並不能概括一切疾病的病機,提出十九條意在通過舉例提示分析病機的方法,指出審察病機的綱領。

陰陽寒熱病機

陰陽盛衰,是在疾病過程中出現的陰陽偏勝偏衰的病理變化。寒熱進退,即是陰陽盛衰的具體體現,如《靈樞·刺節真邪》說:“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由於陰陽相互制約,故熱可因於陽勝,亦可由陰虛所致;寒可因於陰勝,亦可由陽虛所致,正如《素問·調經論》指出:“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熊繼柏認為,《內經》以陰陽為綱領來分析內外、寒熱、虛實病機的方法,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啟發,併為八綱辨證奠定了基礎。

邪正虛實病機

熊繼柏認為,疾病的發展變化過程始終貫穿著邪正雙方的鬥爭,邪正鬥爭的盛衰反映在病理上,主要是虛實的變化。《素問·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凡邪氣盛的便是實證,凡正氣衰的便是虛證。此外,《靈樞·海論》所論述的四海有餘、不足的病變以及《素問·藏氣法時論》所述五臟虛實的病理變化等,都闡明瞭邪正虛實病機。這些論述對於臨床虛實辨證均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氣血營衛病機

血氣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貴在調和。血氣是否調和,直接關係到人體陰陽平衡與否。人體的血氣有喜溫暖而惡寒冷的特點,即《調經論》所說:“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在病理上,“寒則氣收”,寒邪所傷則可導致血氣凝滯,或為拘急、疼痛之病,或為癥積、痞塊之證,也就是“寒則泣不能流”的意思。在治療上,由於血氣“喜溫而惡寒”,因此祛瘀破積多用溫散、溫通之法,如《金匱要略》用桂枝茯苓丸治療婦女癥病、溫經湯治療婦人產後瘀血在少腹不去,都蘊含了“溫則消而去之”的道理。

營氣與衛氣,一陰一陽,二者亦貴在調和。營氣營養臟腑,行於經脈之中;衛氣溫煦肌表,行於經脈之外。當營衛失調時,則可產生許多病變,如《素問·逆調論》所說:“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另外,《靈樞·營衛生會》還提出了營衛失調可以直接影響精神、睡眠的原因和機制。

熊繼柏認為,《內經》診法學思想內涵豐富,對中醫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後學者當深入學習研究,充分運用於臨床、教學以及科研工作。(何清湖 葉培漢 湖南中醫藥大學)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