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本」理財產品量價齊跌 投資者還有哪些選擇?

2018-09-28 15:5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施翼 綜合報道

在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一向以“穩賺不賠”吸引投資者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生了哪些變化?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近期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量價齊跌”,發行額度有所降低,收益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投资者还有哪些选择?

工行的一位理財經理說:“收益率一降再降。目前保本型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3%至3.65%左右,幾年前可達5.8%的收益率高峰難以再現。”

建行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不是很高”,在建行現有的七款保本型產品中,僅有一款收益率達到4%,但該產品的最短投資期限是602天。其餘幾款產品的收益率均在3.3%至3.8%之間,期限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

與收益率走低並行的是發行額度的減少。記者走訪一家招商銀行網點時得知,近期保本型產品每款的發行額度僅有兩三億元,相比以前十幾億元的發行額度下降許多,“要搶才能買到”。

工行的一位理財經理表示,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工行的保本型產品到明年年底就停止發售,但具體如何變化還要看過渡期內政策落地的細則。

融360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共發行11907款,較2017年8月份減少1989款,同比減少14.31%;8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7%,環比下降0.08個百分點,達到10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有專家認為,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和整個市場資金面狀況有關,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背景下,所有金融工具的利率都在下降,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而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性兌付,限制期限錯配和資金池運作模式,使得保本和非保本產品的規模都有所縮減。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量价齐跌 投资者还有哪些选择?

新形勢下,不少銀行主動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推廣結構性存款便是轉型策略之一。據瞭解,自5月份起,中國光大銀行就將原先屬於保本型理財的“安存寶”產品,劃歸在屬“個人存款”的“結構性存款”類。

在工行的一個網點,門口的宣傳板上就寫著“結構性存款”,一款投資期限為182天,年化收益率2.7%至3.5%,另外一款投資期限為357天,年化收益率2.7%至3.6%。該網點理財經理表示,比起“寶寶類”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沒有降太多,需求依然強勁,幾款結構性存款產品買的人很多,可能是從餘額寶理財轉過來的。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結構性存款是保本型產品的一種暫時性替代,今後可能會隨著監管的調整發生新的變化。

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購理財產品?中信銀行一位理財經理表示,選擇產品要根據持有的本金數額和閒置天數來考慮。如果長期不用,可以考慮投資期限稍長的產品,提高收益率。另外,他提醒投資者,要提升風險防範意識,嚴格按要求填寫風險評估問卷,按照評估結果選擇對應的產品,不買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