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炭鍋到啥都有,濟南火鍋二十年走過,哪家火鍋店是你最愛?

窗外大雪紛飛,室內暖如陽春。三五好友圍坐,一邊閒話家常,一邊望向眼前咕嘟咕嘟翻滾的湯底,不時下筷,獵獲一簇涮得剛剛好的肉,或是一堆湯汁盡入的蔬菜,吃到盡興時,大家端起酒杯,酣暢淋漓的一飲而盡……


確實,在冬日裡,在飄著鵝毛大雪的窗外,在一張嘴就能哈出熱氣的室外,還有什麼種類的食物,比起火鍋來更讓人覺得放鬆、慵懶的呢。

每在嚴寒來臨之際,我心中總藏著一絲竊喜,終於到可以大啖火鍋的季節了。在濟南,火鍋的選擇甚多,一週七天,每天都不重樣。從本地的老濟南木炭火鍋,到川渝的的牛油火鍋,從雲南的臘排骨鍋,到潮汕的鮮切火鍋,乃至日本的壽喜燒,韓國的部隊火鍋,濟南美食如此開放包容,幾乎都有好味火鍋都能嚐到。

雖然火鍋種類繁多,但不同火鍋的人群也有交錯和不同。傳統的老濟南木炭火鍋是中年人的最愛,他們保守,不善嘗試新口味,木炭火鍋能讓他們有青春的記憶。80後是辣火鍋的追捧者,工作、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口味更重,在美食領域,尋回失去的快感。

追溯濟南人吃火鍋的歷史,我們能驚喜的發現,在吃的法則裡,風味重於一切。他們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濟南人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

從木炭鍋到啥都有,濟南火鍋二十年走過,哪家火鍋店是你最愛?

樸素的“老濟南火鍋”

大約一萬年前,老宗祖們發明了陶製的大罐,用於烹飪食物,那時物質生活匱乏,人們習慣將找到的食物放到陶罐裡煮,然後分時食,火鍋的雛形就滿滿產生了。

商周時期,青銅誕生,火鍋的載體由罐子轉化為青銅。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到了唐代,火鍋被稱為“暖鍋”,白居易曾有詩云:“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到了宋朝,火鍋走向平民,並且解鎖了吃火鍋的新姿勢“涮”。元代,成吉思汗帶來了更加適合涮鍋的食材,羊肉。作為草原的戰鬥民族,他們的頭盔就是隨身攜帶的火鍋。到了清朝,乾隆巡遊江南時,每到一地都會備上火鍋,還擺過火鍋的“千叟宴”,犒勞大臣們。

近代以來,火鍋更是逐漸成為老百姓的日常吃食。20世紀五六十年代,濟南人家庭自制火鍋就已經很普遍了。幾乎家家戶戶備有銅鍋,取木炭點火,有錢人吃肉,沒錢的也能拿白菜、豆腐、粉絲等食材涮著吃,這是最樸素的老濟南傳統火鍋。

改革開放以後,傳統火鍋餐飲興起,從獨立的單個小店起發展,濟南逐漸有了成規模的火鍋餐飲企業。九十年代初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木炭火鍋發展更進一步。

銅鍋、木炭、羊肉

作為濟南傳統木炭火鍋的代表,鑫龍火鍋在濟南人心裡有十足的地位。在天橋區原北園鎮政府院內,濟南第一家鑫龍火鍋城依舊人聲鼎沸。這二十多年來,它未曾改變:對新鮮食材的追求、對顧客服務的初心以及傳統手藝的堅持。

來鑫龍,自然就是奔著經典老式木炭銅鍋來的。清湯鍋底,輔以蔥段、生薑、八角和紫菜,銅鍋裡的木炭將鍋底燒的滾燙,放入精品羊羔肉,肉一變色,飄到上層就能吃了。麻汁醬料更絕,香而不膩,微辣而不澀。鍋底含有4道菜品:白菜、豆腐、粉絲和青菜,涮過火鍋的鍋底,放入豆腐和白菜,讓人大呼“絕配”。鑫龍人相信,清湯鍋底、木炭加銅鍋,才能涮出最鮮香的羊肉。

那時,除了連鎖餐飲,街邊的木炭銅鍋店也興盛起來。如今尚存的不多,竹葉酒家就是其中之一。

1991年,經二緯五交叉口新開了一家飯店,那時,一碟羊肉12塊錢,兩個人吃50塊錢就能吃飽。如今,這家店依舊存在,寫著“竹葉”的招牌老了,也沒來及換新的,知道的都是老主戶,天冷要提前佔座位,沒有菜單,羊肉按筐上,不能手機支付,老闆算賬用算盤,在當下,這樣的火鍋店讓人覺得格格不入,但依舊擋不住食客的追捧。老闆也參不透其中的門道:“咱就是做老百姓吃得起的飯,堅持新鮮,這火鍋啊,新鮮的才好吃。”

傳統木炭火鍋餐飲發展了近二十幾年,承載了幾代濟南人的美食記憶。有堅守的企業家和店家們始終保持著如一的品質,才讓濟南人對木炭火鍋的依戀愈發濃厚。

多元火鍋時代

現如今,市面上火鍋店的選擇多如牛毛,有些人卻總覺得不如家裡自制的火鍋吃著舒服自在。想起二十多年前,家裡客廳的大桌子上放著當下時興的電飯鍋,桌上放滿了蝦、粉絲,以及剛從肉店買來的現切羊肉和洗得乾乾淨淨的各種蔬菜、豆腐。

正常四菜一湯的晚飯吃半小時就已滿足,但這一頓火鍋晚飯,全家人恨不得從6點吃到9點。邊吃邊加湯,邊吃邊添菜,直到老少咸宜的電視連續劇全都播出完畢,桌子上已是杯盤狼藉。大家這才捧著肚子,打著飽嗝,各自承擔起清理杯碗盤碟的後續來。

後來,這樣的家庭火鍋漸漸減少,大都是因為買食材費事,收拾殘局更累人,不如直接去外面的火鍋店吃完回家,乾脆利落。隨著電磁爐的誕生,更是解決了火鍋店最頭痛的問題,傳統木炭火鍋與現代電火鍋同時並行的時代興起。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人們下班約個樓下的火鍋成了常態,翠峰苑、彤德萊等電火鍋連鎖餐飲也進駐濟南,鍋底除了清湯、也有番茄、菌菇、麻辣的多種選擇,小料也不再千篇一律,以麻汁為主料,人們可以根據需求自主加入韭花、料酒等調味品了。火鍋進入尋常百姓家。

此後,外來火鍋品牌更多的湧入濟南市場。

火鍋屆的代表海底撈從泉城路開了第一家店以後,又陸續開了多家分店。

川渝火鍋從最初的重慶爛豆花、重慶小天鵝起,到2014年起風靡濟南的九宮格火鍋,再到近年來小龍坎、珮姐等當地有名的火鍋連鎖進駐,濟南的辣火鍋已成流行。為了更適合北方人口味,有的也做了些許改造:川渝火鍋食材中純肉類很少,以其他各種雜類為主,蘸料配以油碟,在濟南,涮羊肉佔了絕大多數,蘸料也添加了芝麻醬。

2015年起,

潮汕火鍋來勢洶洶。“海底撈”的王牌是服務,呷哺呷哺的賣點是一人一鍋,潮汕牛肉鍋的獨到之處,則在於牛肉。將牛按照不同部分精心分類,並賜予尊貴的名字。每個部分肉的口感都不相同,涮法亦各有講究。牛肉的美味依賴於它的新鮮。同潮汕牛肉火鍋相配的沙茶醬,是典型的南方口味,偏甜,北方更愛麻醬。於是有的店大刀闊斧地對沙茶醬進行改良,有的則同時提供多種醬料,讓濟南食客可以不必委曲求全。

“韓流”興起,韓國部隊火鍋長驅直入,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最愛。

日式料理也被濟南人逐漸接受,壽喜燒屢屢被端上餐桌。

一座城市的發展往往能從美食的變遷中窺見一二,火鍋的發展歷程也是如此,濟南火鍋簡史能側面的展現城市的發展,在這個包羅萬象的城市裡,我們能熱切體會到它的絲絲變化,我們是如此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