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區塊鏈專利高地,阿里、央行、騰訊領跑國內TOP3

世界名企向來最能先感知未來社會發展浪潮,自區塊鏈興起之後,各大企業紛紛佈局區塊鏈,同時隨著知識產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企業在技術開拓創新的同時,也不忘做好專利維護,及時申請知識產權。區塊鏈技術確實引發太多人們對全新社會形態幻想。

近期,全球影響力知識產權媒體IPdaily,發佈了“2018 年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TOP100)”,共統計來自中、美、歐、日、韓五個國家的專利申請數據。

最終榜單顯示,中美兩國企業分別佔據半壁江山,區塊鏈申請專利數排名前100的企業中,中國入榜企業佔49%,美國佔33%。中國排名前三企業分別是,阿里巴巴(全球top1.)、中國人民銀行(top5.)、騰訊科技(top8.)

搶佔區塊鏈專利高地,阿里、央行、騰訊領跑國內TOP3

以上數據由99top交易所(www.99.top)摘錄自IPdaily中文網

阿里巴巴區塊鏈佈局

區塊鏈技術發展,需要有精英人才加入,阿里巴巴自2015年,就開始在螞蟻金服成立了區塊鏈小組,並於2017年正式發起basic戰略,將區塊鏈技術放在首位。2018年6月,螞蟻金服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入選MIT(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創始成員企業。

根據2018年區塊鏈專利統計,阿里區塊鏈專利大部分來自螞蟻金服。馬雲曾經說過“比特幣是泡沫,但區塊鏈不是”,這與阿里在區塊鏈領域的踐行理念不謀而合,“不能應用於現實場景的區塊鏈專利等於零價值”。現在看來,阿里生態已經落地的場景包括食品、藥品、產品溯源,跨境手機轉賬支付、電子票據、醫療行業、物流查詢等方面。

搶佔區塊鏈專利高地,阿里、央行、騰訊領跑國內TOP3

在當下,數字貨幣打著區塊鏈的幌子大肆橫行的當系,阿里螞蟻金服致力用區塊鏈解決有社會價值的實際問題,攻克區塊鏈大規模實際應用技術障礙,保障用戶數據安全、隱私行為。

從2017年起,阿里區塊鏈落地應用已經包括慈善捐款、跨境食品供應鏈追溯、醫聯體+區塊鏈等項目,到2018年,阿里對區塊鏈技術落地則更為具象化,通過預菜鳥合作,實現區塊鏈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物流信息,涵蓋生產、運輸、通關、報檢等全部流程。為每個跨境進口商打上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搶佔區塊鏈專利高地,阿里、央行、騰訊領跑國內TOP3

騰訊區塊鏈佈局

早在3年前,騰訊就已經在低調打造區塊鏈研發團隊,並且在部分行業中實現區塊鏈落地。在2017年,騰訊發佈了區塊鏈方案白皮書,應用領域涉及到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法務存正、公益尋人、騰訊微黃金等。

以騰訊微黃金為例,微黃金上線之後,騰訊微眾銀行在2016年與華瑞銀行聯合開發了一套區塊鏈應用系統,用於兩家銀行微粒貸聯合貸款的結算、清算。

然而,對於在區塊鏈領域的應用,騰訊表示暫不考慮盈利。

搶佔區塊鏈專利高地,阿里、央行、騰訊領跑國內TOP3

央行區塊鏈佈局

央行從2015年成立了數字貨幣研討會,隨後成立研究所,與世界組織分佈式研發。對於數字貨幣的構想,2017年央行提出要構建良好數字貨幣生他系統,終端用戶涉及社會各主體,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等。

2017年,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科學技術研究所、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3家“央行系”企業加起來總專利數達到68件。

相比世界其他國家,中國央行是最早開始關注數字貨幣、區塊鏈、分佈式賬本技術銀行,加上政策、資金、技術上的優勢,央行將引領未來銀行的發展。

99top交易所認為,數字貨幣交易並不是區塊鏈技術的巔峰,區塊鏈尚處於蓄力階段,一旦在行業內全面推廣開來,將會為構建全新的生活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