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高考綜合改革 爲新時代注入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必然呼喚國家、社會全方位的改革,更呼喚適應新時代的教育。

在這場偉大改革進程中,教育改革作為一項事關民族復興全局的基礎性改革,承擔著為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重任,必須堅定地走在前列。從這個意義上講,山東省作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並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結束後適時發佈《山東省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可謂恰當其時,意義深遠,必將為新時代的山東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新動能。

一、 這場改革適應了新時代對教育的嶄新要求

這場改革是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關鍵時刻啟動的。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經濟發展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以創新驅動為主要特徵的中高速、高質量的發展階段;人口結構出現重大拐點,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正深刻改變著經濟社會的形態。

所有這一切,都使得以“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為標誌的“應試教育”,正逐步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應該如何培養人,再一次擺在了時代的“桌面”上。

教育應該怎麼改?當然是朝著立德樹人的根本方向改;朝著更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方向改;朝著“以人為本”,更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素質教育的方向改。這樣,打破“唯分數論”,錄取實行“兩依據、一參考”;打破“一考定終身”,為考生提供多次考試機會;打破文理分科,從制度設計上既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又要真正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實現個性化發展,就成為改革的必然方向。

本場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精神,正是新時代對教育新要求的熱切回應!

二、 這場改革回應了新時代對學校的嶄新期待

如何在統一的高考指揮棒下將教學辦出特色,一直是困擾當代中國高中學校的難解課題。本次改革,山東省在浙、滬先進經驗基礎上,決定到2020年基本實現“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錄取新機制。其中,“兩依據”,一是依據高考成績,二是依據學業水平考試等級考成績;“一參考”,主要是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未來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另外,學業水平考試合格考又做出了學生14個基礎科目全部合格方能畢業的制度安排。

仔細分析,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未來的高中學校,必然會在改革的漸進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生態”——語、數、外作為高考必考科目,加之學業水平考試合格考的制度設計,要求高中學校必須開齊、開全所有課程,有力保障了其教育的基礎性和統一性;但“6選3的等級考”讓選課走班成為必然,加之“綜合素質評價”的制度安排,都為大力發展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廣闊空間。

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從此有了制度的有力保障。在新一輪改革中,重新釐定辦學理念,找到適合自己的辦學定位,打造出新的辦學特色,是未來高中學校的機遇,也是挑戰。

三、 這場改革契合了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標準

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促進人全面而又有個性的發展,是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標準之一。仔細研究山東的改革方案,引導人才真正實現更好地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可謂一大亮點。

首先是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學業水平考試合格考的制度設計中,《方案》不僅把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設置為合格考的科目,還把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美術、音樂、體育與健康也列為必考科目,這樣就有效保障了學生在確定人生髮展方向之前,汲取到未來發展所需的基本的科學、人文、藝術、技術、體育素養;《方案》還著重就技術、藝術、體育類科目的考查方式做了科學的設計,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實踐與課本的統一、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此外,在綜合評價錄取的制度設計中,又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5個方面對學生的成長過程做出全面記錄,真正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

其次是有利於促進人的個性化發展。這突出表現為“6選3的等級考”制度設計。根據這一設計,未來高考將徹底告別學校把人才簡單區分為“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局面,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至多可提供20種方案供學生自主選擇,從而迎來學生根據興趣和特長“自主選課”的教育新時代。而為方便高校對選擇不同方案的考生統一排名和錄取,山東又根據往年高考大數據,制定出了符合本省實際的等級與可比分數的換算方案,從而有效避免了群眾對“等級考區分度過小”的擔憂。

可以想象,在這樣的制度導向之下,人的發展將逐步迴歸本位,未來的人才將會越來越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臨沂一中副校長 周國紅)

探讨高考综合改革 为新时代注入新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