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遺址觀察到「東夷亂夏」的痕跡,與史載的「太康失國」一致

夏朝的歷史太過久遠,加之史書中對夏朝的記載往往傳說與史實混雜,讓人有一種難以置信的感覺,所以很多人對對夏朝的歷史有懷疑的態度。這個時候,考古學的存在就尤為重要了,考古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獻記載不足帶來的影響,而且能在側面起到“

證經補史”的作用。今天我們就講一例疑是史書中記載的東方的有窮氏入侵夏王都、導致夏朝“太康失國”在考古學中留下的痕跡。

河南一遺址觀察到“東夷亂夏”的痕跡,與史載的“太康失國”一致

東方文化崇尚鳥圖騰

​史書中的“太康失國”與“后羿代夏”

夏朝初年,大禹的孫子太康在位的時候,因太康不理政務,喜歡打獵,搞得民不聊生。據《尚書》記載,太康有一次在洛水南岸打獵,一百天(十旬)都沒有回朝,這時候,位於東方的有窮氏趁機謀反,有窮氏首領后羿射殺太康,篡取了夏朝王位。自大禹之後“家天下”才兩代的夏朝,就王權旁落。后羿所在的有窮氏,是典型的東夷部落,奪取夏朝王權之後,扶植太康的弟弟仲康即位,仲康死後,其子夏後相即位,后羿乾脆就驅逐了夏後相,自己當上了國君,夏紀年被迫中斷,史書中稱之為“太康失國、后羿代夏”。

后羿當上國君之後也荒與遊獵,在位八年之後,被其手下寒浞所殺。寒浞奪取了有窮氏大權之後,又斬草除根追殺了被后羿驅逐的夏後相,取得了天下一統。寒浞在位四十餘年,被夏後相的遺腹子

少康在復國戰爭中擊敗,夏朝王權旁落100餘年後重新歸於夏后氏,史書中稱之為“少康中興”。

河南一遺址觀察到“東夷亂夏”的痕跡,與史載的“太康失國”一致

后羿篡夏,夏紀年被中斷

考古學中觀察到的東夷亂夏的痕跡

在考古學中來說,出土文物的器物特徵是用來區別不同部族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位於洛陽--鄭州一帶的二里頭文化是考古學中認定的夏文化。夏部族是東亞大陸率先進入青銅時代的族群,它以青銅禮樂文化、片切割為主的大型玉石文化為特徵,並以龍圖騰做為圖騰崇拜。而位於山東附近的東夷部族(海岱文化圈),文化與器物類型則完全與中原不同,他們以黑陶文化、精緻的打磨石器、玉器等為特徵,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圖騰是鳥圖騰

河南一遺址觀察到“東夷亂夏”的痕跡,與史載的“太康失國”一致

二里頭文化典型的龍形器

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考察的六大都邑中,有3座遺址的年代落在夏紀年中,它們分別為鄭州的新砦遺址(橫跨河南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可能為夏啟之都,遺址測年為公元前2050-前1750年)、大師姑遺址(一座單純的二里頭文化城址,有可能是夏王朝的東方軍事重鎮或者是方國的都邑)、洛陽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核心城址,可能是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址,遺址測年為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這三座文化類型一致的遺址前後相連,覆蓋了整個夏朝的紀年。

河南一遺址觀察到“東夷亂夏”的痕跡,與史載的“太康失國”一致

新砦遺址發現的距今約3800年的陶鳥

根據現有考古資料,考古人在新砦遺址發現了一批異常的文物,其中尤以一個距今約3800年的彩繪陶鳥最為引人注意,因為它實在是與二里頭文化器物的特徵迥異,它區別於中原地區、黃河流域流行的鳥類造型,而帶有大汶口文化所見鳥類造型特點,具有明顯的東方特徵,反應出新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東方的海岱文化“入侵”了,由於彩繪陶鳥的年代與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太康失國”異乎尋常一致,故有學者推測,考古觀察到的這次“鳥圖騰”入侵“龍圖騰”很可能是夏朝初年“后羿和寒浞代夏”留下來的痕跡。

河南一遺址觀察到“東夷亂夏”的痕跡,與史載的“太康失國”一致

遺址測年與歷史紀年對比圖

相關記載:東方的鳥崇拜

  • 《詩經·商頌·玄鳥》雲:“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 《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少昊氏“以鳥為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