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一大原因:缺乏铁路,交通不便

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全国上下总共只有四百多公里的铁路,而且这些铁路大多数分布在战场的后方。在水路方面,中国当时只有二十多艘轮船,总吨位才五万吨左右,剩下的就是日益衰落的木船业了。而相比之下,日本在战争爆发前,光私营的铁路就达到三千多公里;在水路方面,则拥有了四百艘轮船,总吨位达到了十六万吨左右。因此,笔者认为缺乏铁路,交通落后是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浅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一大原因:缺乏铁路,交通不便

缺乏铁路,交通落后对当时的中日甲午战争有大约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它影响了救援。以威海之战为例,该战之所以会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救援不力。1895年1月19日至23日这几天里,日军总共有3.5万人在荣成从容登陆,为什么清军不再日军登陆的时候进行反击呢?原因在于当时荣成附近的清军兵力不足,援军还在途中。

当时在山东,清军大约有2.1万名士兵,其中有大约有1.2万人位于战争前线,驻守在烟台、威海、登州等地。在日军登陆山东的时候,直隶、奉天地区因为形势危急,已经无兵可调,只能急急忙忙地从南方调来二十个营的兵力。其中,陈凤楼所率领的五个营的兵力此时刚从徐州出发;李占椿、万本华所率领的十个营的兵力则连淮安还未到达;剩下最后五个营的兵力由张国林率领,此时则还未到镇江。

浅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一大原因:缺乏铁路,交通不便

况且这二十个营的兵力里面大多是新兵,他们往往边走边训练,再加上天气寒冷,交通不便,致使他们迟迟未能赶到前线。反观之,日军在登陆后,便迅速从后路包抄了威海,在2.5万名日军的水陆夹攻下,威海被迅速攻下。

第二、它影响了调兵布防。甲午战争中,清军之所以打得这么惨,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铁路来调兵布防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来歼灭敌人。例如,1895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广东提督唐仁廉部从山海关出发,走了十九天才到达沈阳。之所以会走的这么缓慢主要是由于当时天气回暖,冰雪融化,唐仁廉部在行军的过程中不得不每天都步行于泥淖中,较浅的地方没到膝盖,深的地方则直达大腿根部,缺乏铁路所带来的低效由此可见一斑。

浅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一大原因:缺乏铁路,交通不便

最后,它影响了后勤补给。在甲午战争中,由于中国缺少铁路,再加上黄海之战丧失了制海权。因此清军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后勤供给问题。在甲午之战中,由于后勤补给不力,北洋舰队官兵最终弹尽粮绝,最终全军覆没。有不少清军部队也出现了缺枪的现象,很多清军士兵只能使用冷兵器甚至徒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