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提到特供這兩個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神秘,特權,高檔。比如特供的香菸,特供的茅臺,那個味道真的是口齒留香,具體描述可以去舌尖上的尋到。特供這個詞,放到菸酒方面就是一般人買不到的好東西,但是放到汽車上面,就大有不同了。“中國特供車”變成了一個極具爭議的稱謂。

所謂中國特供車,通常是跨國車企針對中國市場研發、只在中國銷售、其他國家沒有或發展中國家專有的車型。中國消費者對其可謂愛恨交織。一方面大家總是覺得,這種“拉皮,魔改”車是很不協調的產品。另一方面,這些特供車往往因為“對症下藥”,賣的火熱。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首先,特供車分為哪幾類?

  • 整車特供

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在國外找不到原型車,例如大眾朗逸、朗行、朗境、新寶來、新桑塔納、新捷達、本田凌派等。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 外型特供

針對中國市場對汽車的外型進行改造,最常見的改造就是鍍鉻再鍍鉻,這些車在國外是能找到原形的,比如豐田皇冠、雷凌。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 全球化車型不同市場不同版本

這事兒在中國,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因為我們看中後排空間,於是乎軸距加長加大加爆炸。代表車型是奧迪A6L、A4L,寶馬3系Li、沃爾沃S60L,大眾途觀L等。當然,很多國外的朋友不幹了,因為他們對大空間並不排斥。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 品牌特供

針對中國消費者的愛好更換品牌,通俗點講就是同款車不同車標,例如英菲尼迪ESQ,其前身是日產Juke,你看著車長這樣,掛著日產的標你覺得醜爆了,掛著英菲尼迪,是不是感覺:誒呀,高級多了。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中國特供車進入市場,多數集中在轎車市場領域,且銷量驚人。其中,銷售量第一的朗逸,平均月銷接近4萬輛,而賣得最差的一般月銷也能上萬,這到底是為什麼?這得從中國特供車的產生開始說起。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中國特供車為什麼產生,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

  • 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性

中國汽車市場的潛在消費者潛力巨大,加之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汽車需求也與日俱增,對於大多數車企而言,中國就是一塊兒必須得啃的硬骨頭。

  • 中國消費者的“特殊需求”

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跟很多汽車大國不同,甚至有些衝突。早期,人們覺得3廂才是轎車,沒有屁股的車不是好車,又或是因為家庭的需要,要更大的空間等等……這是本來那些車企設計汽車時根本沒有想到的。

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想擠入中國市場的車企們因此為中國量身定製了“中國特供車”。其實說實話,就算是原裝進口,有時候也得改配置,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左右舵等。其實你要這麼看,中國特供車也就很正常了。但是,特供的圈子,並不是誰都能玩得轉的,發揮好的自然可以賺得盆滿缽贏。反之,就得不償失了。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德原朗大名鼎鼎,有人說他用20年的老平臺PQ34坑人不淺,但是朗逸幾乎是所有特供車型中最成功的的一個,常年排行緊湊級轎車排名第一,一不小心賣了340萬輛,其實朗逸成功的秘密很簡單,上海人造了一輛水桶車,各方面性能都很均衡,沒有明顯的短板,對於中國市場,你可以說他老,說他性價比低,但是你很難找到一輛沒啥缺點的車。一輛“德國車”,有面兒,沒什麼缺點,這大概就是朗逸銷量之謎的答案。

特供車的圈子,不是誰都玩得轉

為了搶佔入門級市場,寶馬在中國推出了前驅的1系三廂版,這是寶馬品牌首次為中國量身打造的車型,僅在中國進行生產和銷售。但是,因為前驅的設定以及消費者對三缸發動機的接受程度等原因,該車目前的銷量並不理想。

寫在最後: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買車的目的很單純,一輛符合自己需求的代步工具,小編認為,如果在這個前提下,中國特供車是可以考慮的,特供車不一定代表不行,不信你去看緊湊車銷量排行榜,看完你可能會覺得每個月咱們那麼多人買了所謂特供車。

但是,對於一些明明在國外是低價、低端的平臺,在國內隨便換個外殼賣高價的特供車型,各位一定要慎重考慮,畢竟,錢來的都不容易,可別進了這些奸商的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