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回到地面后,就再也不上天了,这是为什么?

PLAstyle


杨利伟做为我国第一名太空人,必将被历史铭记,他是了不起的航天英雄!这可无需多言。



至于杨利伟为啥不在上天了,除了我们已知的身体原因,即飞天是遇到飞船共振以及返回时嘴角被麦克风碰伤,还有以下点考量:



做为第一个成功实现飞天的宇航员,杨利伟的飞天经历无疑是要比后来的人丰富一点。当杨利伟第一次飞天下来时,他的首要任务不是再次进行锻炼然后等待下一次飞天,而是通过自身在飞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给于飞船设计提供一些需要改进的意见。同时,还需要他根据自身飞天情况,帮助后续的宇航员有针对的进行训练。毕竟之前没人飞过天,进行训练的科目全是理论上设计。这次终于有人有实战经验了,必须要好好指导一下大家。



还有就是他是我国第一个飞天宇航员,带给我们的是极大的自豪感,很多时候都需要杨利伟去出席一些重要活动。故而,这么多事情下来,杨利伟已经不可能像之前一样能够继续每天安心训练了(航天员每天训练是很苦的)。

所以,再加上他年龄以及身体因素的考虑,还是不要再飞天的好。


PhD肖


作为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无疑是我国的航天英雄。由于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次载人任务,存在着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杨利伟当年是冒着巨大的风险飞上太空。

后来安全返回地球之后,杨利伟本人透露,在升空阶段,逃逸塔分离后,由于飞船和发动机产生了持续将近半分钟的强烈共振,导致他觉得自己的内脏无法撑下去,可能要牺牲了。而在飞船返回地球时,返回舱坠地的过程中,巨大的冲击力又使杨利伟的嘴角被麦克风划伤,导致他留了不少的血。

杨利伟的第一次太空之旅为后来的载人航天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这么重要的人才,国家不大可能会再让杨利伟冒险去太空,即便是杨利伟本人还想再上太空。

此外,杨利伟也是我国载人航天的最重要象征,像他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应该保护起来,而不应该再让他去冒险。他在地球上能够继续发挥余热,这能更好地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火星一号


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他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身体受伤,处于对杨利伟的保护和培养锻炼后续宇航员的目的,杨利伟在返回地面后,就没有再执行过飞天任务了。

起飞时的飞船共振

杨利伟在后来的演讲中,提到在起飞至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他本身也感到极度痛苦,这个共振的问题经杨利伟反映之后,通过工艺技术的改进得到改善,在后续神舟六号,七号的飞行中,宇航员就几乎没有感觉了。

太空中,是谁在敲打我窗?

在天空飞行中,杨利伟提到,还遭遇到奇怪的敲击声,他自述是仿佛是谁在外面敲击飞船,咚咚咚的声响,让人心惊肉跳,但杨利伟检查飞船发现运行正常,敲击声却不断出现。这个问题令人费解。

返航阶段更是惊心动魄,

飞船落地时的弹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杨利伟被麦克风撞击脸部,出舱是满脸是血,经过擦拭后重新拍摄的出舱画面上,还能看到杨嘴角的伤口和血迹。

杨利伟在这中国人第一次飞天的过程中,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对后期无论是飞船的改进还是宇航员的培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杨利伟也逐渐走向管理岗位,被授予少将军衔。


量子实验室


应该和身体受伤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一些新闻报道来看,据说当时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由于火箭和载人飞船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导致了他的身体受了巨大的负荷,但好在杨利伟最终挺了下来,所以当他成功返回时候,为了保护他,所以不再让他执行新的航天任务了。

首先关于杨利伟的故事,我想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也正是这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给予了后来人宝贵而又重要的航天经验。

我们根据杨利伟本人的回忆来看,在火箭抛掉逃逸塔之后,由于火箭发动机和火箭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致命的共振在一瞬间当中,让杨利伟感觉到了死亡的味道,但共振只持续了26秒之后,就慢慢减弱了,杨利伟也成功的挺住了。

经过此次的经历之后,杨利伟也给后来人带来了宝贵的经验,设计人员在经过仔细的研究之后,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随后在后来的神舟7号,神舟10号,以及神舟11号上,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了。

另外根据杨利伟本人的回忆来看,在飞船返回的过程中,由于飞船与大气产生的摩擦,返回舱产生了剧烈的高温,舱外被烧的一片通红,飞船外的隔热层也开始一片一片的脱落,然后带走一部分的热量。

虽然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人多多少少是会产生一些紧张,毕竟在人类的航天历史上,有关于航天事故的事件,是有前车之签的,无数血淋漓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类的航天史是具有极高风险的。

最后返回舱成功落地了,杨利伟也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的载人航天任务,但由于飞船在落地的过程中,由于二次落地没有缓冲,杨利伟的嘴角也被麦克风划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杨利伟出舱的时候,嘴角带血的原因了。

最后由于身体受伤的缘故,以及一些国际上的惯例,例如说一个航天员,最好不要多次执行太空任务,所以出于保护的目的,国家不让杨利伟再执行新的航天任务了......


科学薛定谔的猫


杨利伟在完成神舟五号的任务后不再重返太空的两点主要原因是:执行任务中受伤以及国家对他的保护。


之前网络媒体曾爆料杨利伟在执行完首次航天任务成功返回地球后,在出仓的瞬间满脸是血,一时间引起许多猜测。但在后来的采访中杨利伟说出了真相,原来是在着陆的时候飞船落地又弹了起来,二次落地时没有缓冲落地比较重,导致嘴角被直角形的麦克风撞破。当时在舱内又没有止血条件,为了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最后是医疗人员在对杨利伟的伤口进行清洗后才重新拍摄了出仓画面。



在此后的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航时,控制中心都会再三提醒航天员落地前取下耳麦,并给麦克风套上了海绵,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杨利伟嘴角的伤实在是算不了什么,真正的挑战是在火箭上升后不久,火箭抛掉逃逸塔后,发动机与箭体产生共振,形成强烈的振动,这是训练时从未出现的情况。根据杨利伟后来的回忆,当时仿佛“四周都有大鼓在不停地敲”,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身体快顶不住了,在几十秒钟内“有死亡的感觉”。同时监控也发现了他表情不对,那时杨利伟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幸好没过多久,这种痛苦开始减缓。(注:时隔多年回忆起这段历史时仿佛还历历在目,为中国的航天英雄点赞!)


后来杨利伟回到地面以后,马上进行了紧急隔离治疗并详细描述了这个痛苦的过程,经过专家研究后认为,是火箭和飞船急剧地抖动产生了共振,而人体内脏对8~10赫兹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针对这个问题之后的“神六”和“神七”时做了技术改进。



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的杨利伟不再重返太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他的保护,不让他再次冒险,包括任何危险的地面任务都不再让他参与。


在这件事情上曾经有过前车之鉴,全世界首位宇航员加加林在首次进入太空后也受到了严格的保护。虽然没有重返太空,但加加林依然没有放弃飞行,并在一次驾驶米格-15歼击机的飞行训练中坠机身亡,给前苏联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此后世界所有国家都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避免重要航天员多次执行太空任务,甚至要派专人对他们进行保护。而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他不仅要向新一代宇航员传递宝贵的经验,更是已经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代表了国家的荣誉。



高挺观点


杨利伟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因为飞船的共振等原因,受到了一些伤,不再执行任务也是出于对杨利伟的保护,同时他的经验也十分宝贵。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完成了我国从“无”到“有”的转变,首次载人航天的经验又使其从“有”到“优”的转变。由于各国载人航天技术采用的设备等不尽相同,因此别国的载人航天经验未必适用于我国设备,杨利伟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进入太空和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由于飞船的设计还不是很完善,杨利伟遭受了剧烈的撞击,从流传的图片上也可以看出,他的嘴角还挂着血迹。飞船在返回地球时也受到了一些损伤,杨利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返回地球的。

返回地球后,杨利伟按照自己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在后来的载人航天任务中,飞行器的设计都是根据神舟五号飞船内外遭受的损害和杨利伟的经验改造过的,使得宇航员在舱内更安全。参与过载人航天的宇航员,对整个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也因为杨利伟年龄逐渐增大,身体机能在下降,飞行任务中又受了一些伤,后续任务中杨利伟就不再以宇航员的身份参与。

随后我国载人航天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先是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进行了太空行走、自动交会对接、宇航员手控交会对接、然后又是空间站试验舱的短期驻留试验(20多天),未来的世界航天事业中必定有我国一个重要的位置。


来看世界呀


杨利伟在进入太空和返回地球时受了一点伤,但这并不是他不能再次上天的主要原因。

图:正在进行天地对话的杨利伟



我们先看一下杨利伟的简历:生于1965年6月,1983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1987年毕业,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2008年,晋升少将军衔。



笔者认为,杨利伟不能再次进入太空的原因有四:

第一、从简历上来看,杨利伟搭乘飞船上天时为38岁,在第二次载人航天发射时,他已经40岁了,身体条件已不如当初。

第二、我国航天员培养得比较多,没有必要总是让同一个人执行航天任务。同样优秀的航天员也需要这样的升空机会。



第三、杨利伟已经成为了中国航天象征性人物,没有必要让这样一个英雄再去冒险。

第四、杨利伟在2005年出任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新的职务意味着性质不同的工作,但同样是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他的贡献。


讲科学堂


杨利伟为什么没有再次上天,我想这是有着几方面的原因的。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了太空,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中的人,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把人独立送上太空的国家。成为了中国的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当然也会受到不少的关注,从美国和苏联的“航天第一人”来看,他们都希望重返太空。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确实值得国人和自己自豪一生,也是国家航天事业的象征,毕竟之后上天的宇航员的名字我们不一定叫的出来,但是杨利伟的名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毕竟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为什么杨利伟没有重返太空呢?

首先就是杨利伟的身体原因。据说当时飞船返回地球的时候由于某些方面设计有些缺陷,导致杨利伟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还差点因此丧命。他自己曾经说过,在返回的过程中,有超过10秒的时间他似乎认为他会牺牲,而杨利伟出舱时,嘴角有血迹,原来是太空舱返回的时候,巨大的冲击力使舷窗烧裂,而他也因此被麦克风划伤,实际上,除了嘴角的伤疤,杨利伟在那次任务中,身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当时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剧烈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杨利伟感觉到非常痛苦,而这个振动、叠加在大约6个g的负荷上,因此杨利伟的内脏也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如果再次登空的话,那就是冒险,为了保护这位民族英雄,国家拒绝了杨利伟再次上天的请求。

除此之外,国家也想给其他的宇航员更多的机会,要知道,我国第一批宇航员共有14人,除了五名退役人员之外,还有一名宇航员从来没有登上太空,而国家每培养一个宇航员那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不用其他的宇航员岂不是浪费国家的培养。另外杨利伟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身体素质以及能力却大不如从前,在他看来,倒不如把这些机会留给新一代的航天员,自己转为幕后。

虽然杨利伟没有再次登上太空,但是他还是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为未来太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镜像宇宙


关于这一点我只是个人猜测。

当时杨利伟的成绩在所有的待定的宇航员里面,实际上并不是属于最高的,当时神六的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这两个人,他的能力在某些方面是超过杨利伟大,但是杨利伟这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高,尤其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得到的当时很多人认可的很多人都佩服他心里能力特别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行动其中包含的风险是很大的有两个方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当时杨利伟在太空的时候经常会听见咚咚咚的声音,实际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说是太空垃圾敲打到神五载人飞船的话,那么整个结果就不会这么平静了,很有可能是神五飞船在建造的时候存在某些技术上难以攻克的问题,或者是大家没有想到的问题,才会出现这种空气泵发的冒出去的时候会出现这种东东东的声音。

与此同时,杨利伟在降落以后,大家去接杨利伟的时候,发现杨利伟的嘴角都流着血。

由此可见,第一次载人航天当时很多人都已经抱着失败的决心了,为什么这个东西之前都没有经验,国外又不肯把这些经验给我们,我们只能自己摸索,第一次行动总归有风险,那么这个承担风险的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可能当时已经有很多的预警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所以在挑选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宇航员的时候,能力先放在一边儿,先要心理素质过硬,心理素质过硬了,出现了问题,才有可能把发生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告诉下面的指挥塔。

说实话,这是一次刀尖上的舞蹈!能够走下来的人当然是大功一件,这种人,国家也确实不是奢望他能去做什么了,当个宝贝一样供起来,当个一个模范一样供起来,已经是对于整个民族最大的一种鼓励了!

所以说,杨利伟确实对得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字,你是同时在他背后默默站着的那一批航天航空科技人员,也确实值得让人尊敬。


漩涡鸣人yy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而杨利伟,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英雄,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不过,杨利伟成功返航后,却没有再上天,这是为什么?如今的他过得怎么样?

神五之后,杨利伟为什么不再上天

还记得当年神舟五号飞船的降落直播中,杨利伟的出舱时,嘴角有血迹,大家为此担心不已。原来在太空返回舱降落时,巨大的冲击力使舷窗烧裂,而他也被麦克风刮伤。

实际上,除了嘴角的伤疤,杨利伟在那次任务中,身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再次登空,那就是冒险。为了保护这位民族英雄,国家拒绝了杨利伟再上天的请求。

杨利伟现在怎样了

圆满完成神五载人航天任务后,杨利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他成了一名航天幕后工作人员。

如今53岁的他,依然在从事航天员培训工作,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航天员。此外,他还举办了不少演讲,鼓励年轻人加入中国航天事业中去。虽然没有再执行登空任务,但他依然坚守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研前线。

不得不说,能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都是飞行员的佼佼者。不仅身体素质要高,还要能经受住各种严苛的训练及危险。他们虽然顶着荣耀的光环,但也在用生命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向这些航天英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