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8°线上崛起的西部药都

北纬38°线上崛起的西部药都

随着甘肃中药材物流基地项目落户西部药都,民乐将建成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北纬38°线上崛起的西部药都

民乐县万亩当归种植基地

北纬38°线上崛起的西部药都

万寿菊种植一举多得,带动花卉产业、旅游观光产业、中药材产业迅猛发展

北纬38°线是众多奇迹汇聚的地带,这一纬度线上有着各种美仑美奂的自然风景,其中在祁连山脚下的民乐县就在这个纬度线上,民乐县依山兴起,近年来紧抓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大机遇,立足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持续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的优势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属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是黑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永续补给的绿色生态屏障。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辖10个镇,1个城市社区管理委员会,总人口24.7万。全县有耕地129万亩,土壤肥沃,黑土层深厚,特别富含钙、钾、硒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年日照时数为2592~2997小时,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加上祁连山雪水灌溉,水质无污染,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的理想之地。

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民乐县成功示范、推广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投入少、收益高、能节水、易调茬”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种植品种已由过去的少数几种发展到20多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扣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政策扶持,出台了《民乐县加快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先行区意见》,加快构建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有效推动了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2万亩,建成3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90个,其中千亩种植基地12个、万亩种植基地1个;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2个5000多亩。引进安徽井泉药业建立连片标准化基地2.5万亩,与北京同仁堂药业签署有机中药材战略合作协议,发展有机中药材订单基地5000亩。在六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占地160亩的集中药材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繁育观赏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9万吨、产值12.3亿元。

健全完善中药材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1.8%,有效提升了中药材品质。

按照建基地、稳面积、定标准、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支持县内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持续加强县、镇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能力建设,强化中药材质量监管,积极开展土壤和环境检测,严格化学品使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发展绿色有机中药材产业。

依托县内中药材企业,不断健全中药材产业化体系。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主要生产中药切片、饮片等产品,年加工能力近4万吨。投资1.26亿元建成集孵化、咨询、电商、投融资等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即西部药都,入驻中药材种植、加工及营销企业68家,成立中药材行业商会,组建产业联盟,扶持培育中药材营销合作经济组织400多个,以板蓝根、黄芪、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比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新业态,支持县内企业在国内重点市场设立营销中心及连锁经营店10多个,产品主要销往安徽、成都、广西等地,并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积极组织中药材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业展览交易会,西部药都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扩大。

如今,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民乐县强县富民的支住产业,民乐县将紧抓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战略,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药材产业”为己任,高举陇药旗帜,做响做亮“西部药都”这一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实现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空间布局显著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的总体目标。将西部药都打造成为西部地区药材流通、药商创业、药企发展的经贸之都,成为兴药惠医、富民惠农的支撑平台。(魏文泽 焦德宏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