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縣高村鎮王莽村第一書記盧磊:兩年扶貧工作實踐「三十而立」 扶貧不僅是事業更是責任

宜陽縣高村鎮王莽村第一書記盧磊:兩年扶貧工作實踐“三十而立” 扶貧不僅是事業更是責任

盧磊來到王莽村後不久,村裡就引進了蔬菜大棚項目,建設了採摘園,助力脫貧

從建檔立卡的細節,到蔬菜大棚的種植技巧,文秘專業畢業的盧磊現在說起來如數家珍,“這兩年扶貧工作實踐教給我太多東西了,與其說是我來幫扶貧困戶,不如說是他們教我成長。”剛過而立年齡的盧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別看他文質彬彬的樣子,一提起這位駐村第一書記,宜陽縣高村鎮王莽村的村民不論年齡大小,都會蹺起大拇指,說一句“這娃子中”。

王莽村是一個“靠天收”的貧困村,2016年5月,盧磊來到王莽村,成了一名駐村書記,1988年出生的他到村裡時才28歲,從最初的畏難情緒,到如今的把村當成家,盧磊用自己的思維、熱情、知識給王莽村的脫貧工作注入了新鮮力量。

“未卜先知”

提前規避蔬菜大棚風險

宜陽縣高村鎮王莽村第一書記盧磊:兩年扶貧工作實踐“三十而立” 扶貧不僅是事業更是責任

018年年初突降大雪,王莽村76個蔬菜大棚沒有一個出現被壓塌的情況,“多虧了盧書記,建棚的時候從進料到搭建他都全程盯著。”村民李百松正在給自己大棚裡的西紅柿打藥,他告訴記者,別看盧磊年齡小,辦事可穩當了,大家都聽他。

2016年盧磊來到王莽村後不久,村裡就引進了蔬菜大棚項目,第一批要建22個大棚。“現在大部分蔬菜大棚的框架都是用竹竿支撐的,遇到大雪、狂風等惡劣天氣,很容易受損,所以我聯繫了現在全國蔬菜大棚技術最先進的山東,向他們取經。”盧磊告訴記者,瞭解了山東蔬菜大棚的搭建情況後,他建議村裡用鋼管作為大棚的支架,提前規避可能遇到的災害天氣。 一場大雪檢驗了王莽村的蔬菜大棚,更加樹立了盧磊在村裡的威信。“年輕人腦子好使,接受新東西快,還愛思考。”和盧磊搭班的王莽村支部書記伊重慶這樣評價盧磊,他告訴記者,今年根據縣裡的統一規劃,王莽村將開發新農村旅遊項目,村裡不少人覺得有困難,但是盧磊有自己的想法。 “我去蘇州旅遊,那邊有很多類似的項目,遊客在村裡可以釣魚、野炊、體驗農家樂,如果遊客挖了野菜,農家樂還可以幫忙加工。”盧磊說,來到王莽村後,他發現村裡有保留較好的老房子,還有水庫,發展這樣的旅遊項目環境完全可以。得知縣裡的規劃後,盧磊正在積極促成此事,“請公司做了規劃,目前正在招商。”盧磊說,希望儘快看到此項目落地,能給村民帶來可持續性的收入。

“嫉惡如仇”,運用“紅榜”、“黑榜”給村民講道理

今年年初,政府給貧困村出了“孝老基金”政策,70歲以上的老人,子女每個月給老人100元,政府補貼10元。幾經溝通,王莽村還是有不少村民不願意出這個錢。“連給自己父母的錢都不願意,一定要想辦法。”盧磊“嫉惡如仇”的勁兒上來後,決定想辦法將政策落地。經過這幾年對村民的瞭解,盧磊知道村民都很愛面子,於是在村口貼出了“黑榜”——將不願意出錢的村民名字寫在紙上公示出去。不到半年時間,全村17戶有7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都參與到政策中來了。

“黑榜”讓村民意識到自己不對,“紅榜”給大家樹立榜樣。盧磊又從村裡選了一些有幹勁兒的年輕黨員、脫貧能手,樹立成全村的榜樣,讓大家學習身邊的“能人”。“伊進許是一個特別踏實肯幹的人,通過養豬現在脫貧了,於是我就多次在會上表彰,並讓他給大家傳授經驗。”盧磊說,國家的扶貧政策很好,但要想真正脫貧,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 “盧書記非常有衝勁兒,性格比較直,看不慣不好的人和事,這種年輕人的風格給我們的工作環境也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伊重慶告訴記者,盧磊剛來時因為工作方式和方法,他們也吵過架,“都是為了工作,我們的感情反而越吵越好了,雖然差了十幾歲,但像兄弟一樣。” 伊重慶說,對於村裡怎麼說都不願意勞動的閒散人員,盧磊著急了也會吵,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他們真正遇到困難時,他也是第一個衝出來幫忙的。 “三十而立”,堅持下來的事業更是責任

2016年年底,王莽村已經全村脫貧,後來的這一年半時間裡,盧磊絲毫沒有鬆懈,仍在考察項目,給村民修建文化廣場,提升道路等各種基礎設施。“這幾年我對扶貧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僅要讓老百姓掙錢,保障基本的生活,更要開闊他們的眼界,扶貧先扶智,這樣大家的生活才能幸福。”盧磊說,扶貧對於他來說,現在不僅是事業,更是責任。

在走訪貧困戶時,他偶然發現有貧困戶李學良家裡種植了多肉,於是盧磊在網上查詢和諮詢了很多關於多肉養殖的信息並告訴他,還將網上多肉的銷售情況經常和李學良溝通。“多知道點東西,以後就多了一條謀生的道路。”盧磊說,幫助村民開闊視野,也是扶貧工作的一部分。 別看現在盧磊在村裡有很高的威信,2016年他剛來村裡時,不少村民都質疑:“來了個毛頭小子,這辦事能有譜了?”所以他做的決定,或者安排的事情,大家都是聽聽就算了,各項工作推行起來都比較困難。“當時真是不想幹了,村裡條件這麼差,工作也進行不下去,不止一次打了退堂鼓。”盧磊告訴記者,他的領導和家人在他最難的時候給了他莫大的支持,鼓勵他多吃苦,堅持下去。“我今年30歲了,到了而立的年齡,也越來越意識到扶貧工作非常重要,而我更會盡心盡力做好,我相信若干年後我會懷念這段歲月的。”盧磊說。 “對於盧磊的印象非常深,這個年輕人工作認真踏實負責,而且思路清晰,懂得利用網絡捕捉信息,結合新媒體開展工作。”主抓扶貧工作的宜陽縣高村鎮紀委書記王智良這樣評價盧磊。(東方今報記者陳琳 張歡歡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