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挖到'‘战国牛肉’',考古队看后一脸严肃

前不久宫廷大戏《延禧攻略》火了,其中有一个场景是乾隆帝品尝冰果。很多人看后不禁感叹,原来清朝就有“冰箱”了。其实中国“冰箱”出现的历史还要提前,要追溯到战国晚期。

前几年,陕西临潼一农民挖地时突然挖到了一座古墓,考古队赶到现场,立刻进行抢救性发掘。让考古专家欣喜的是,这座古墓不仅有大量文物,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牛肉。

陕西挖到'‘战国牛肉’',考古队看后一脸严肃

进入到古墓中发现,这是一座被盗扰的古墓,虽然墓主人尸骨基本无存,但幸运的是,盛放牛肉的青铜敦和一件铜壶却逃过一劫。青铜敦直径20多厘米,且造型优美,纹路精致,就像两个小鼎上下合扣,里面则装满了牛肉。

陕西挖到'‘战国牛肉’',考古队看后一脸严肃

经科学检测,这座古墓中出土的牛肉属于黄牛,虽然大部分都碳化了,但有一些保存了下来,甚至有部分像风干一样,一根根的肉丝十分明显。专家说,这些牛肉应该是距今发现历史最长的牛肉制品。专家们高兴过后,担心古墓遭到周围人破坏,一脸严肃地大喊:马上进行全天 戒严!

陕西挖到'‘战国牛肉’',考古队看后一脸严肃

那么这个装牛肉的青铜敦是否就是当时的“冰箱”呢,为何牛肉能保存这么久?据专家分析,首先青铜敦封闭严实,虽然牛肉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根肉丝,而且富有弹性;其次,这个墓为土坑墓,而一般土坑墓要比洞室墓的保存性好;最后,这个牛肉很有可能做过处理,所以能保存2000年之久

陕西挖到'‘战国牛肉’',考古队看后一脸严肃

除了牛肉的发现,该墓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陪葬品,比如羊、狗、鸡等。如此看来,这个墓主人生前非常喜欢吃肉,同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陪葬风格。这让笔者想起了战国时期的影视剧中,聚会上每个人的桌上摆满了各种肉,生活挺滋润!

其实,陕西临潼的“战国牛肉”不是唯一发现,在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也发现了食品。当时,盛放食品的是一个云纹漆鼎,里面居然还有汤和藕片。考古队刚看到时,这些藕片表面形状十分清晰。只不过随着几次搬动,这些藕片渐渐消失、彻底腐坏了!

陕西挖到'‘战国牛肉’',考古队看后一脸严肃

专家解释道,刚出土时的藕片虽然看着清晰,其实内部纤维早就烂掉了,只不过外形还保持着藕片的样子,当出土遇到空气便会迅速氧化,如此藕片的表面也会慢慢烂掉。据说这个云纹漆鼎目前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有机会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