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與法制》第36期新刊推薦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與法制》新刊推薦

2018年9月

第36期

封面聚焦FOCUS

《“捕訴合一”進行時》系列報道之一

大勢所趨:“捕訴合一”時代來臨

本社記者 /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2018年9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座談會。這場座談會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親自主持,來自我國頂級政法院校的九位法學家圍繞《2018-2022檢察改革工作規劃(徵求意見稿)》建言獻策,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如何在構建專業化辦案模式、實行“捕訴合一”改革中,充分考慮如何加強監督制約,確保辦案質量和辦案效率同步提升。

《“捕訴合一”進行時》系列報道之二

前世今生:“捕訴”銜接機制那些年

本社記者/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從目前來看,偵查監督權和公訴權是我國檢察機關的兩大核心權力。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自197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以來,捕訴關係的銜接可分為兩個階段,即1978年到1996年的“捕訴合一”階段和1996年至今的“捕訴分離”階段。從其嬗變中可見,在檢察機關內部,捕訴關係大抵可分為“捕訴合一”和“捕訴分離”兩種基本類型。而關於這兩種機制的應用,法學界和實務界一直存有較大爭議。

《“捕訴合一”進行時》系列報道之三

百家爭鳴:法學專家眼中的“捕訴合一”

本社記者 /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法學界對於“捕訴合一”的態度也各有不同。這些來自法學界的不同聲音,在許多檢察干警看來,更能幫助“捕訴合一”在改革中兼顧質量與效率、公平與公正,使之更加完善。

《“捕訴合一”進行時》系列報道之四

開花結果:“捕訴合一”改革的基層實踐樣板

本社記者 / 祁 彪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有人忙著爭論,有人卻在腳踏實地的幹。

當“捕訴合一”重新迴歸人們視線、引發爭論的時候,有一家基層檢察院卻用實踐探索一年多取得的成效,為這場爭論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乾貨”。

一年多的時間,全新的辦案機制運行良好,檢察官主體地位凸顯,司法質效明顯提升,辦案週期大幅縮短,尤其是審查起訴案件的效率提高了50.76%。這是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檢察院“捕訴合一”改革後交出的成績單,也為“捕訴合一”改革的全面鋪開提供了可供借鑑和參考的做法。

法治 LAW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 ——記江西省新餘市公安局仙女湖分局河下派出所所長黃四皮

作者 / 王建根 陳 碧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黃四皮,江西省新餘市公安局仙女湖分局河下派出所所長。他身材不高,體壯敦實,黝黑的臉上常掛著微笑,渾身彷彿有股永遠使不完的勁,不論是群眾來訪、求助,還是接處警、調解糾紛……他總是充滿熱情。一口流利的當地方言,幾句法律法規的陳述,幾句善解人意的話語,總是令群眾樂呵呵地心領了。

權力的魔杖讓他貪了1000萬

作者 / 俞佳鋮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1998年至2016年,是杜敏在官場叱吒風雲的18年,也是他拼命斂財的18年,先後受賄達1000餘萬元。他59歲時,原本以為可以坐擁千萬,安度晚年。孰料,離退休還有一年,他落馬了。杜敏不僅自己身陷圇圄,還氣死了老母親。

2018年2月6日,犯受賄罪的杜敏,被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700多萬“感情投資”能否討回?

作者 / 鳳 兒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北京的女高管胡茜,與從喀麥隆到清華大學讀博且即將去哈佛讀博士後的邁克相戀。為了維繫這段跨國戀情,胡茜短短兩年裡就花費700多萬元的“感情投資”。誰知,胡茜耗盡了所有積蓄後,等來的卻是男友的欺騙與背叛。無奈之下,她把邁克告上法院,希望能討回曾“錯付”的700多萬元。那麼,法院又會如何判決呢?

金獎紫砂壺署名權之爭

作者 / 歐陽峰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2017年4月27日,第十二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義烏交易會”)上,一把四方茶經壺,以“壺體長方形像一本書,壺身上刻著《茶經》,方把,蓋鈕呈半圓形,方而寓圓 , 輪廓分明,穩重大氣,簡樸素雅”的風采,博得評委們一致好評,而榮奪工藝美術金獎桂冠。不承想,卻由此引發出兩位大師之間對作品署名權的紛爭。

早戀女兒為愛私奔演變成悲劇

作者 / 梁子湖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2017年1月15日下午,15歲的蔣曉鈺給家人和幾個要好的同學,群發了一條短消息:“我走了,跟雙根一起走了。不知道怎麼面對你們,只有不辭而行。別替我們擔心。等我們過好了,就會回來的。”收到短信,父親蔣大偉頓覺臉龐發燒,一怒之下把手機摔碎。他用辦公室電話一次次撥打女兒手機,關機。他請假回家,跟家人一起,開始四處尋找女兒……

社會 SOCIETY

“熊孩子”百萬鉅款打賞主播,母親替子討還能否要回?

作者 / 田 野 叢 林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一名未成年中學生,揹著母親,將母親支付寶、微信等電子賬戶上的百餘萬元鉅款,偷偷轉出用於打賞了網絡直播的主播。母親知道後,為了追回鉅款,以其兒子作為未成年人,未徵得監護人的同意鉅款打賞網絡主播系無效行為等為由,將未成年的兒子及網絡直播平臺一同告上法庭,要求宣告其兒子打賞行為無效,並判令網絡直播平臺退還打賞的鉅款。那麼,“熊孩子”百萬鉅款打賞主播,母親替子討還能否獲得支持?

樓下燃氣爐向樓上直接排放煙氣,行不行?

作者 / 楊承慧 楊維松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江蘇省南京市一住戶安裝了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生熱的暖浴兩用爐,其燃燒產生的廢氣通過管道導出室外直接排放,樓上住戶首當其衝地成了受害者。因此,樓上住戶以樓下暖浴兩用爐排放的濃煙飄入自己家形成損害為由,一紙訴狀將樓下鄰居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拆除在樓上住戶窗口的取暖爐的尾氣排放管道。這一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的終審答案到底如何?

文化 CULTURE

從呼格吉勒圖案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中的四種口供

作者 / 馬聰聰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民主与法制》第36期新刊推荐

■ ■ ■ ■ ■

學者統計顯示,冤錯案件直至糾正時,平均每起案件需要審理5次,平均每起案件需要歷經10年。因此,當我們為遲來的正義歡呼時,不能忘記對冤錯案進行深刻的反思。

引起冤錯案的原因有很多,但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認定犯罪事實的證據出現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