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朱允炆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在位時間不長,但卻是一個很有爭議的皇帝,關於他的爭議不是他從政的所作所為,更多的是關於他的生死之謎。

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朱允炆是朱標的嫡長子,朱元璋的孫子,本來他的父親是當時的太子卻因為英年早逝,朱元璋順勢把皇位交給了朱允炆,為了可以讓朱允炆順利的治理國家,朱元璋在晚年利用胡惟庸等人的案件,株連了一大批功臣之家,然後還把自己的兒子封為藩王,讓他們戍守邊境保護大明疆土不受侵犯,本來想法是好的,可是恰恰因為分封的事情導致朱允炆的悲慘人生。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朱允炆上臺之後覺著藩王的力量太大,不受自己控制於是跟大臣商量削藩的事,這事給了燕王朱棣起兵的理由,朱棣直接率兵包圍南京城,逼迫朱允炆退位。可朱允炆也不是一般人,他居然在自己的皇宮裡放了一把火把皇宮給點了,燕王朱棣看見宮中起火趕緊派兵滅火,可等到朱棣趕過去的時候火勢已經不受控制,最後太監們在大火中拖出一個燒的面目全非的屍體。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朱棣看到這個無法辨認的屍體心裡也有很多疑問,但是當時又不好表現,就指著這個屍體說這個就是朱允炆的屍體,然後命令太監們好好的照看著,八天後燕王朱棣命人以天子禮安葬建文帝,棺木中放的就是這具屍體。朱棣騙的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他對這個屍體的身份產生懷疑,更讓他惴惴不安的是先皇朱元璋留下的墨寶和傳國玉璽都不見了,要說墨畫被燒掉倒是有幾分可能性,可是傳國玉璽那可是一塊玉石,是不可能被燒燬的,頂多就是燒碎了,這個問題困擾了朱棣很多年,朱允炆到底去哪了。

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因為朱棣自己是篡位上臺的根基不穩,再加上自己在朝廷中還有多個兄弟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個皇位,萬一哪天朱允炆又重新站出來的話,肯定對他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他一面發出告示,說朱允炆已經葬身火海,讓那些對朱允炆念念不忘的舊臣徹底死心,一面派出自己的心腹胡濙(yíng)以尋找真人張三丰為由,到處尋找朱允炆的下路。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相傳建文帝當年放火燒皇宮之後並沒有死,而是秘密的從皇宮中潛逃出來,在一些舊臣的幫助下逃出南京城,之後一直以僧人的身份活動在巴蜀一帶,開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活,並且在多年的逃亡生活中留下了很多的詩句。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關於建文帝逃出皇宮還有很多軼事,其中有個說法就比較有神話色彩,說當年朱棣包圍南京城的時候,朱允炆跟幾個大臣在皇宮中急得不知所措,朱允炆準備要面見朱棣,大不了以死相逼,這時旁邊的一個太監說當年太祖皇帝去世時留下密盒,說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得打開,朱允炆一聽趕緊命太監取來密盒。

此人火燒皇宮,卻讓燕王朱棣忌憚一生,死前才得知真相

打開密盒後發現裡面有袈裟,鞋子,剃度的工具以及三個度牒,度牒就相當於出家人的身份證,上面分別寫著對應的法號,應文、應能、應賢,裡面還有一封信,上面寫著出逃的路線。朱允炆一看全明白了,趕緊命人為他們剃度,然後按照上面寫的方法逃離皇宮。

最後在朱棣死前的一年,胡濙趕回來了,跑到朱棣的面前把自己這些年的所見所聞都一一述說,朱棣聽完後終於放心了,至於胡濙說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我們清楚朱允炆至少不會對朱棣產生威脅了,至於朱允炆是死了還是因為心生厭惡不願再當皇帝我們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