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區塊鏈真的在降溫?你看到的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區塊鏈真的在降溫?你看到的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從2018年上半年一些P2P平臺連續爆雷之後,區塊鏈大佬們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只知盈利“割韭菜”、“造概念”的區塊鏈平臺倒下了不少, 真正在市場上存活的區塊鏈公司越來越少。很多人以為區塊鏈似乎要涼涼了,好像有點看不到希望。

比特幣剛被創造時,中本聰就預測這一技術必然會出現兩極化發展,即認識程度不同,推讓區塊鏈走向兩個極端。現實總是跟歷史驚奇的相似,無論市場上出現什麼新興的東西,總是讓人趨之若鶩,把它推到了觸不可及的高度,很顯然,任何一個技術在這樣吹捧下,都會出現問題。

微課程:區塊鏈真的在降溫?你看到的可能並不是真實的


區塊鏈也是如此,進入了人人都看重區塊鏈的時代,甚至連廣場舞大媽都在用區塊鏈操縱著資本遊戲,然而這些鼓吹區塊鏈技術的平臺,更多的是隻有“腎虛”到腿軟的虛擬化概念,而應用落地,也無法是創造出各類五花八門的數字貨幣種類,並沒有看到區塊鏈影響人們生活的實質。

可以說,之所以我們感覺區塊鏈在降溫,是因為我們的火燒錯了地方,很多人吧區塊鏈當成了資本遊戲,當成了大刀闊斧“割韭菜”的場所,其結果可想而知。子虛烏有的噱頭概念,終究會成為一場空,而切實的以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的實質應用內容,則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因此,其實區塊鏈技術並不是真正的涼涼,這是任何一種新技術推入市場都需要必然經歷的“高燒期”與“霜凍期”。在高燒期,人們過於誇大這種技術的神奇魅力,過於重視這種新技術的概念,在應用上也僅是傾向於數字貨幣的打造,以及金融方面的結算應用。這種狹隘的劃定,顯然已經越來越不適宜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特徵。決定了它擁有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比如“區塊鏈+”的保密技術、分佈式數據儲存技術等等,這些技術都可以被用於金融保險,教育評估、供應鏈溯源查找等更多的領域。

雖然區塊鏈技術表面在降溫,但實質是正趨於規範化、理性化的發展,對於區塊鏈的投資,也不再是盲目的投入各類不同的區塊鏈技術平臺,而是投入於區塊鏈技術落地的某個應用。可以說,現在市場上在利用區塊鏈作為噱頭進行營銷,幾乎已經難以勾起投資者的興趣,而將這類底層技術落地,真正的建立起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單元,則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度。

從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中,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任何一種技術並非是完美的,它必然需要經歷較長的沉澱期,與完善期,而區塊鏈技術也正在經歷著這一過程。看似降溫的區塊鏈,其實正在歸於技術本身,這種情況也將會推動區塊鏈技術真正的朝著“內容化”的方向發展,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保密機制、共識機制、去中心化等諸多特點,它也將打造出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