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蕴含历史底蕴的清明节变成只知道烧烧烧的“放火节”

明天就是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了,很多人都不会把清明当做节日,但要知道古人可是非常重视清明节,因为它不仅仅是现代人只用来扫墓的日子。


不要把蕴含历史底蕴的清明节变成只知道烧烧烧的“放火节”

清明节的由来据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找不到一点吃的,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而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然而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后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禁火并定为寒食节,慢慢的变为清明节。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可见古人在清明是严格禁火的。
不要把蕴含历史底蕴的清明节变成只知道烧烧烧的“放火节”

千古先贤​介子推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春季是森林火险高发时期,三十年前举世震惊的森林大火吞没了整个漠河县。当年的惨状依旧历历在目,而扫墓焚烧纸钱是巨大的火灾隐患,将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文明祭扫才是我们真正缅怀先人的正确方式,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传承,这样一个有如此历史底蕴的节日,千万别到了今天变成了只知道烧纸钱的“放火节”。作为一个基层防火工作者希望大家能帮我转发,克服这种不良的陋习。
不要把蕴含历史底蕴的清明节变成只知道烧烧烧的“放火节”每年春季都进行防火宣传



不要把蕴含历史底蕴的清明节变成只知道烧烧烧的“放火节”队员枕戈待旦
​时刻保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