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上的許家狀元及第

【高考】 歷史上的許家狀元及第

今天,2018年6月6日,全國高考日。首先祝全國的許氏宗親中參加高考的許氏學子們,金榜題名,狀元及第。

在中國,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自唐代以來,許氏宗親中的科舉狀元,包括文狀元和武狀元,據不完全統計有如下幾位:

「高考」歷史上的許家狀元及第

許家文狀元

1,許 且 公元682年(唐高宗開耀二年)壬午科狀元及第。取進士劉知幾、陳子昂55人,重試及第11人.。考官為考功員外郎劉思立。

2、許佑孫 公元885年(唐僖宗中和五年)狀元。進士35人。

3、許安世 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狀元。進士306人。

4,許 必 河北真定人 公元1128年(金 太宗天會六年)狀元。任郎官。

許家武狀元

1、許贄,武狀元及第,公元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 識洞韜略堪任將帥 。

2、許思純 武狀元及第,公元1034年(宋仁宗景佑元年),同榜進士10人。 另一說為同榜進士12人。

3、 許泰, 明代武狀元。

「高考」歷史上的許家狀元及第

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在漢代,主要採取察舉制度來選拔官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

舉孝廉也屬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也就是足夠孝順,人品端正,也可被舉薦成為官吏。

漢代和唐代,是中國歷史最優秀的燦爛歷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首先看漢唐文化。尤其是漢代的兩漢文化,漢畫像的興盛、漢字的興起、漢服的倡導、漢文化的奠基,為後代立下了楷模。

「高考」歷史上的許家狀元及第

以上為漢代之漢隸傑出代表,其內容為忠孝題材,應屬舉孝廉範疇。由許蘭武題跋,請大方之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