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娃出生後10個月開始,爸媽要學會「偷懶」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爸媽說:“寶貝,你乖乖玩,家務活媽媽來做。”“你只要管好學習,其他的都不用你操心。”

寶爸媽們可能不瞭解,有調查數據顯示:在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僅為3%,而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這一比例為87%,兩者相差懸殊。

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娃出生後10個月開始,爸媽要學會“偷懶”


日常家務活動包括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洗衣做飯、買家庭用品等,家長一般不會讓孩子做這些瑣碎的事情,感覺對孩子沒有意義。

其實,幼年不做家務,有弊無利。

1.最突出的表現是孩子不擅長做動手的活動,看起來手比較懶,我們經常說的“瓶子倒了都不扶”,也是對家庭缺乏責任感;

2.孩子做事情缺乏邏輯和效率,因為做家務等零碎的事情,需要有計劃的安排;

3.孩子覺得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和自己無關,導致自己的生活比較混亂,沒有秩序。

日常生活中的家務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如打掃各個房間的衛生,洗衣服和清理玩具,幫爸媽買菜、洗菜及做飯,整理自己的房間,整理客廳(公共區域),整理書房及玩具屋,給花草澆水等等。

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娃出生後10個月開始,爸媽要學會“偷懶”


每種家務活動對孩子的能力要求不同

怎麼打掃房間既節約水又能打掃得乾淨,先打掃哪個房間利於垃圾的整理;

如何根據吃飯的人數計劃買菜、做飯的量才不浪費;

自己的房間怎麼整理才方便生活,爸媽的房間和自己的房間有什麼不同;

書房的書籍要怎麼整理才方便查找和閱讀;

如何給花草澆水才能讓它們生長得茂盛。

做家務需要孩子做好規劃和流程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有以下優點:

經常做家務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計劃性,使得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

整理房間的過程是很好的邏輯推理鍛鍊的過程;

在整理物品過程中孩子瞭解自己的需求,把資源最大化,比如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分享給需要的人,學會斷舍離的智慧生活;

做家務能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責任,體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做家務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鍛鍊,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做任何事情,要保證孩子的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如何讓孩子願意分擔家務

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娃出生後10個月開始,爸媽要學會“偷懶”


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孩子做任何事情是憑著自己的興趣,開始的時候可以把做家務當作遊戲。

比如,邊讓孩子聽節奏歡快的歌曲邊收拾玩具;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愛上打掃衛生、整理房間;做飯時,家長和孩子給飯菜起一個好玩的名字。

讓孩子擁有成就感

孩子做完家務後,家長可以和孩子欣賞成果,分享做家務的感受,鼓勵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感受成就感,同時感受家庭共同參與的快樂。

有人倡導孩子做家務可以適當給一些報酬,以激發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我個人不贊同這種做法。

孩子在家庭裡承擔一定的責任,是本來應該做的事情,不應該有任何的附加條件,因為家裡所有成員都有義務做家務,承擔自己的責任。

圖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