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皮 膚

皮膚上出現小包可能不僅僅是斑點、痘痘,可能其中隱藏著嚴重的疾病。整個皮膚分為3層,最外層表皮層,中間為真皮層,裡面是脂肪層,每一層都可以發生病變,表皮改變可以發生炎症、腫瘤;真皮改變可以出現水腫、血管充血、堵塞、腫瘤及其他免疫性疾病。

病例:

兩年前,一位60多歲的女性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雙下肢紅腫、疼痛、無法行走。於當地診所就診後,又去做了“足療”,使皮損加重。由下肢逐漸發展至軀幹及上肢,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黃白色痂屑。病程中最高體溫達40℃。後來還發生了全身大面積破潰、傷口難癒合。後來病情又加重,雙腋下淺表淋巴結可觸及雞蛋大小腫大。怎麼簡單的腿疼、紅腫,到最後發展成了這麼複雜的疾病?

這位患者病情比較複雜,而且特別嚴重,做了十多項檢查,病理顯示沒有異常淋巴細胞,淋巴結活檢卻是陽性,經過重重篩查,發現這位患者的問題發生在真皮層和脂肪層。脂肪層有非常多的炎症細胞,細胞染色比較深、比較大,這代表一種惡性腫瘤,叫做假性淋巴瘤,學名為

皮膚淋巴樣增生,經過治療,恢復了健康。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從皮膚顏色的變化可以預示著身體裡某些疾病的發生,今天專家來幫我們分辨哪些是謠言、哪些是真理。

去看皮膚科,竟然治好了我的糖尿病?

糖尿病和皮膚的關係明顯,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情況下會出現糖尿病性皮膚病,主要發生於小腿的前側有紅色的斑疹,相對來說比較輕,常常不被重視。

病例:

中年女性,近期發現體重明顯下降,舌頭變粗厚,唇部有發紅的小丘疹,鼻翼,臉頰部也有小丘疹,小腿的下2/3有大片的紅斑,局部有結痂,顏色發暗,過一段時間,紅斑會移動的別的地方,屬於壞死性遊走性紅斑,通常情況下,這樣的紅斑不癢。檢查血糖發現血糖值在12左右。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原來皮膚表面的一些紅色變化,竟然預示著胰腺上長了某種“毒瘤”——胰高血糖素瘤,是造成血糖分泌過高的元兇!

胰高血糖素瘤一般長在胰尾部,有一小部分發生在胰體,胰頭部長得非常少,一般來說,這種瘤子有60%是惡性的,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需要進行切除,當切除了瘤子之後,血糖很快就恢復正常。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胰高血糖素瘤的危害

  • 惡性腫瘤:侵犯其他器官,轉移導致各個器官衰竭,結局一般不好;分泌胰高血糖素,促進血糖升高,引起各個器官改變。
  • 良性腫瘤:早發現,早處理,預後比較好。
  • 壞死性遊走性紅斑多見於40—70歲的中老年人,一般女性多於男性,病程1年以上,最長的會超過12年。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胰高血糖素瘤的症狀

初起:紅色斑片或丘疹,瀰漫性的

進展:邊界清楚的丘疹

最後:中央水皰或大皰破潰、壞死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如何辨別“紅斑”

皮膚科與瘙癢、紅斑相關常見的有兩大類疾病,其一是蕁麻疹(風疙瘩),其二就是溼疹。蕁麻疹的臨床表現皮損非常單一,來得快,去得快,通常一天就會消失;溼疹的表現形態更多一些,除了紅斑、丘疹,還可能會有色素的改變,顏色變深不好褪。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專家提示】如果飲食、運動、藥物無法控制好血糖,還伴有皮膚的改變,警惕胰高血糖素瘤,可以諮詢醫生需不需要做增強CT,排除一下胰高血糖素瘤的可能。

2,嘴唇發紫,真的是心臟不好嗎?

嘴唇發紫學名叫紫紺,是血液裡氧飽和度下降所導致的,皮膚上淺表的血管如果有氧飽和度下降,就可以看見發紫,皮膚可以說是一面鏡子,可以顯示內臟相關的疾病。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會導致心臟輸出量變少,遠端的氧不夠就會發紺;如果有先心病,血管發生畸形,一部分靜脈血直接流到動脈裡,引起氧飽和度下降,靜脈血氧不足,動脈血氧充足,出現紫紺樣的損害。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 單側上肢或下肢發紫,可能有動脈栓塞,局部缺血。
  • 肺部出現問題,同樣會引起氧的飽和度下降,嘴唇發紫,可能肺部有疾病。

【專家提示】有些紫紺是一過性的,如果是常年嘴唇發紫,要警惕是否內臟有疾病。

3,胖得流油,竟然是真的?!

甘油三酯、膽固醇沉積引起黃瘤,在腋窩、腹股溝、軀幹、小腿上肢等部位都可能會出現大小不一的黃瘤,有的是單獨分散開的,有的是密集的。眼瞼內側、肘部、跟腱、腳踝等也是多發部位,當皮膚表面出現黃瘤的時候,可能血脂已經出現了異常。

如果是發展性黃瘤,全身都有的話,一般血液會非常粘稠,甚至會出現乳糜,要特別關注甘油三酯。

皮膚顏色會“說話”,出現這樣的顏色改變,當心內臟出問題!

【專家提醒】血脂升高對血管危害大,可以導致粥樣硬化、血管病、心臟病、胰腺炎等多種疾病,所以,如果出現黃瘤別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